辽宁省锦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1)下载

辽宁省锦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含解析)(1)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21日






辽宁省锦州市2018年中考语文真题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20分。   考生注意:请在答题卡各题目规定答题区域内作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25分) 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2分)    立德树人   明礼至善 【答案】略 【解析】要求用正楷字书写,所谓正楷也叫真书、正书。由隶书逐渐演变而来,更趋 简化,横平竖直。《辞海》解释说它“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可作楷模”。这种汉字字体 端正,就是现在通行的汉字手写正体字。楷书的产生,紧扣汉隶的规矩法度,而追求形体 美的进一步发展,汉末、三国时期,汉字的书写逐渐变波、磔而为撇、捺、且有了“侧” (点)、“掠”(长撇)、“啄”(短撇)、“提”(直 钩)等笔画,使结构上更趋严整。 书写规范:汉字规范化,就是根据汉字发展的规律确立形体和书写的统一正字标准。 规范汉字包括经过整理简化的字和未整理简化的传承字。经过整理简化的字是指国家正式 发布的《简化字总表》、《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所收的字。以 上字表所收录字的范围内,三个字表的规定就是规范汉字的标准。未整理简化的传承字是 指以上字表未收录的社会公认的汉字,以国家审定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 《中华大字典》为标准。凡不属国家公布和审定的字,都不是规范字,其中包括一切错别 字、已经公布废除的异体字、繁体字、旧印刷字、《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 简体字和自造简体字。 抄写汉字,要做到:准确,即不要抄错字;规范,即笔划要清楚;端正,即要写成方 块字,不要潦草,偏旁部首比例要合适,在格中的位置要正确;整洁,即不要涂改。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2.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2分) 心有余悸(jì) 相题并论(tí) 浮想联翩(piān) 韬光养晦(tāo)   A.岿然(kuī)   B.蛰伏(zhé)   C.暴燥(zào) 束缚(sù) 摇曳(yè) 嗫嚅(rú) 狡黠(xiá) 戏虐(xuè) 滂沱(páng) 应酬(yìng) 恫吓(dòng)   D.蹩脚(bié) 【答案】D 1【解析】 试题分析:此类型的题目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能力,考查等级为A。需要学生在平时多 读课文,养成熟练地语感,注意读音,多积累词语,多读课下注释,多查字典等工具书。 判断字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根据词词义和形声字中的声旁 特点协助判断读音。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 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辨识字形,要根据词义字义结合和形 声字的特点注意偏旁部首。辨识字形,要根据词义字义结合和形声字的特点注意偏旁部首 。A.“束缚”应读作“shù fù”,戏谑 [xì xuè];B.“相题并论”应写作“相提并论”;C.“暴燥”应写作“暴躁”。故选:C 注意【相提并论】读音是xiāng tí bìng lùn,意思是把不同的人或事物不加区别地混在一起来谈论或者看待,出自西汉·司马迁《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识记 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3.选出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 )(2分)   A.尽管萍水相逢,我们却找到了共同的语言,发现了共同的爱好。   B.“工匠精神”要求我们,把追求极致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C.有的人明明看到花圃里有“禁止入内”的牌子,还是义无返顾地走进去拍照。   D.路上,黑森森的林木都好像活着的魔鬼向你袭来,使你毛骨悚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常见八种类型成语误用 1、张冠李戴 2、望文生义 3、重复赘余 4、自相矛盾 5、不分轻重 6、不辨色彩 7、不合逻辑 8、不当修饰。 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 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 萍水相逢:意思是萍随水漂泊,聚散无定。比喻素不相识之人偶然相遇 。使用正确。 精益求精:精:完美;益:更加;求:追求。事物已经非常出色了,却还要追求更加 完美,好了还求更好。示例:毛泽东《纪念白求恩》:“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 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 毛骨悚然:身上毛发竖起,脊梁骨发冷,用来形容十分恐惧。使用正确。 2C句中“义无反顾”是褒义词,义:应该做的事;反顾:回头看。做正当合理的事;只有 上前的事;绝不回头。义:道义;反顾:回头看。指为了正义而勇往直前,绝不退缩,不符合 “明明看到花圃里有“禁止入内”的牌子”的语境。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2分)   A.6月10是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各地纷纷开展了与此相关的宣传活动。   B.通过“‘车让人”活动的开展,使我市交通秩序得到进一步改善。   C.学校举行的汉字听写大赛,极大地增加了我们学习和正确使用汉字的热情。   D.辽宁男篮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是因为他们团结协作、努力拼搏的结果。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识判断。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 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 ,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 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B.介淹主,“通过……使—–”,使句子缺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C.搭配,“增加”和“热情”搭配不当,改为“提高——-的热情” D“是因为——- 的结果”句式杂糅。改为:辽宁男篮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是因为他们团结协作 、努力拼搏。或:辽宁男篮之所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战绩,是他们团结协作、努力拼搏 的结果。 答案为A。 【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5.结合语境仿照画线句补全句子,使之构成语言连贯的排比句。(2分)    百善孝为先。孝心、孝道、孝敬、孝顺……一个“孝”字,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孝亲敬长,就是多一些努力,全力实现长辈的期待;就是多一些感恩,真诚回馈长辈的恩 泽; ,。3 【答案】示例1:就是多一些理解,耐心倾听长辈的唠叨; 示例2:就是多一些尊重,虚心接受长辈的意见。(每空1分) 【解析】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 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本题所仿写内容要 与“孝”有关,陈述“孝”的表现,要与例句一样,由两个句子构成,并且使三组句子构成语 言连贯的排比句。 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 的一种修辞方法,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 、宾)或句子并排(三句或三句以上),段落并排(两段即可),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选出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 )(2分)    A.《朝花夕拾》是鲁迅画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和体验的文字,该书使得 更多的青少年能够分享鲁迅“温馨的回忆和理性的批判”。   B.《简·爱》塑造了一个坚强的女性形象—— 简·爱,她和罗切期特之间的经历一波三折。当她再次回到桑菲尔德庄园时,罗切斯待已 双耳失聪,双腿残疾,但简·爱依然爱他。    C.《童年》中的外祖母是俄罗斯文学中最有光辉的艺术形象之一,她无私的爱温暖了阿廖 沙的心灵。    D.武松是《水浒传》中的一位英雄好汉,他有恩必报、有仇必复,曾醉打蒋门神、斗杀西 门庆、血溅鸳鸯楼。 【答案】 B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朝花夕拾》《简·爱》《童年》《水浒传》 中的重要故事情节的了解。B项,“双耳失聪”表述错误,应是“双目失明”。 罗切斯特:桑菲尔德庄园主,拥有财富和强健的体魄,大约三十六七岁年纪(比简爱 大了将近二十岁),心地善良,表面上看起来有些冷漠,有点顽固,起初在简爱眼中,他 4个性格阴郁而又喜怒无常,有一种男子汉气概。他身体强健,不算很英俊,但面孔十分坚 毅,有一头浓密的黑卷发和一双又大又亮的黑眼睛。年轻时他被父兄迫害,受骗娶了疯女 人伯莎·梅森,那个女人荒淫无度,过着放浪的生活,成天吼叫,罗切斯特非常厌恶她,但 由于强烈的责任心和当时的一些要求不能抛弃她。罗切斯特先生为了追求新的生活到欧洲 各国旅游,但一直都没有找到自己的心上人,反而频频遭到背叛。后来决心认真生活,便 回到了桑菲尔德庄园,认识了家庭女教师简·爱,爱上了她,并向她求婚,但已婚的事实被 揭发。简爱离开,他悲痛欲绝。由于疯子妻子的疯狂放火而失去一条胳膊和一只眼睛,另 一只眼睛也失明了。最后成为简·爱的丈夫。婚后两年眼睛复明。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7.古诗文填空。(6分)   ⑴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六则)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⑵安得广厦千万间,   ⑶ ,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⑷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⑸王维在《使至塞上》中运用比喻,传神地表达出激愤和抑郁的内心情感的诗句是: ,。【答案】 (1)学而不思则罔 (2)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瀚海阑干百丈冰 (4)江春入旧年 (5)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上下句提示和理解性默写经典诗文句子的能力。(1)至 (4)小题都是上下句对接,难度相对较小,(5)小题属于理解性默写,难度稍大,只要 平日注意积累,一般不会出错,默写时注意。小题1注意“罔 ”的写法。小题2注意“庇”“俱”的写法。小题3注意“瀚海”阑干”的写法。小题5注意“蓬”“雁” 的写法。古诗文名句和现代诗文的书写,要想不失分,关键在于平时强化记忆,做到“三不 ”:不漏字、不添字、不写错别字。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 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 5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与首句的“单车 ”相呼应。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8.选出对文天祥《过零丁洋》赏析有误的一项( )(2分)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A.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因科举走入仕途,二是国家危亡之时,起兵勤王 抗元。   B.颔联用“风飘絮”和“雨打萍”六个字形象地揭示了国家和个人的命运。   C.颈联巧借地名写出了诗人昔日的惶恐和今日的零丁之感。    D.这首诗叙述了诗人抗元失败被俘的经历,表达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和对故园的思念之 情。 【答案】 D  【解析】D项“表达了诗人舍对故园的思念之情”错误,诗中并无对故园的思念之情,属 于无中生有。《过零丁洋》是宋代大臣文天祥在1279年经过零丁洋时所作的诗作。此诗前 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中间四句紧承“干戈寥落”,明确表达了作者对当前局势的认识;末 二句是作者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全诗表现了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和视死如 归的高风亮节,以及舍生取义的人生观,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崇高表现。 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笔势一转,忽然宕进,由现在渡到将来,拨 开现实,露出理想,如此结语,有如撞钟,清音绕梁。全诗格调,顿然一变,由沉郁转为 开拓、豪放、洒脱。“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赤诚的心如一团火,照耀史 册,照亮世界,照暖人生。用一照字,显示光芒四射,英气逼人。据说张弘范看到文天祥 这首诗,尤其是尾联这两句,连称:“好人,好诗!”诚然文天祥把做诗与做人,诗格与人 6格,浑然一体。千秋绝唱,情调高昂,激励和感召古往今来无数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英勇 献身。 【考点定位】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9.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开幕前,习近平主席和京总统应邀观看中俄少年冰球友谊赛 。开球前,球员互向对方国家领导人赠送球衣。假如你是中国球员代表,你会向普京总统 说些什么呢?(2分) 【答案】 示例:尊敬的总统先生,您好!我很荣幸地代表中国球员向您赠送球衣,请您收下,祝 福中俄友谊长存,谢谢您!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材料,根据要求,要注意称呼,礼貌用 语得体。说明事由,语言流畅,没有错别字,言之有理,表达清楚即可。 2018年6月8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天津共同观看中俄青少年冰球 友谊赛。小球员们分别向习近平和普京赠送俄、中两队球衣。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0.综合性学习。(3分)    【材料一】一个名叫特奥的意大利机器人和一位中国少年辆琴手在幕后弹奏同一首肖邦的 钢琴曲,让听众和钢琴演奏家郎朗辨別哪个是机器人,哪个是真人。弹奏结来后,观众有 不同猜测,最后请郎朗辨认。郎朗给出的答案是正确的。主持人问他:“你是根据什么判 断的?”他说:“真人选手弹奏时有一个音符弹错了,而机器人的演奏是完美的。”    【材料二】如今,人工智能已走进很多中小学的课堂。专家表示,信息化学习是对传统教 育进行的一场革命。“智慧课堂”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帮助老师更清楚地 了解每个学生对知识的接受程度。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预习、自学、复习,多样化课程设置 使学生各取所需。这些都是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 7   【材料三】1957年,关国科学家司马贺曾预言10年内计算机下棋将击败人类。到1997年, 国际象棋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输给了IBM的计箕机“深蓝”,标志着国际象棋领域被杌器 攻陷,尽管比预计时间晚了30年。2016年3月9日,谷歌人工智能系统AlphaGo,在深奥的围 棋棋盘上把世界棋冠军李世石逼到投子认输,以总比分4:1战胜李世石。一些人开始恐慌 ,害怕拥有人工智能后,一日三餐,甚至连起床、上床都是它们帮我们完成。这样下去, 在它们眼里,人类将一无是处。    人工智能是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一个分支,利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力活动。阅读上述材料, 写出三条关于“人工智能”的探究结果。 【答案】 (1)人工智能(机器人)演奏的准确率更高(完美)。(2)人工智能改变了传统教学 。(3)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一些人恐慌开始(担忧)。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结合材料来探究问题的能力,要对三则材料中的核心信 息加以概括。由材料一“真人选手弹奏时有一个音符弹错了,而机器人的演奏是完美的”可 以得出探究结果:人工智能(机器人)演奏的准确率更高(完美)。根据材料二“信息化学 习是对传统教育进行的一场革命”“学生可以自主选择预习、自学、复习,多样化课程设置 使学生各取所需。这些都是传统课堂无法比拟的”可以得出探究结果:人工智能改变了传统 教学。根据材料三“国际象棋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输给了IBM的计箕机“深蓝””“谷歌人工智 能系统AlphaGo,在深奥的围棋棋盘上把世界棋冠军李世石逼到投子认输”“一些人开始恐慌 ”可以得出探究结果: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使一些人恐慌开始(担忧)。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二、阅读(满分45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个语段,完成11—15题。(12分) 【甲】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 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 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8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厉王虐,国人谤王。召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 ,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①谤矣,乃不敢言。”召 公曰:“是鄣②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③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④。   (《国语·召公谏厉王止谤》节选) 【注释】①弭(mǐ):消除。②鄣:阻塞。③壅(yōng):堵塞。④彘(zhì):晋地 名,在今山西省霍县。 1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⑴时时面间进   ⑶厉王虐 (())⑵期年之后 ⑷国人谤王 (())【答案】 (1)偶尔 (2)满一年 (3)暴虐(残暴) (4)指责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 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 辨析即可。注意本题中“间”“期”是古今异义词。 谤:bàng    ①<动>公开指责别人的过失。《召公谏厉王弭谤》:“厉王虐,国人谤王。”《邹忌讽齐王 纳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②<动>毁谤。《史记·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辨】诽,谤,讥.都有指责别人过错或缺点之意.谤,是公开指责;诽,是背后议论、嘀咕;讥, 是讥刺.    【谤木】议论是非,指责过失的木牌。《后汉书·杨震传》:“臣闻尧舜之世,涑鼓谤,立之于 朝。”   【谤书】1.攻击别人或揭人隐私的书信。2.专指《史记》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912.选出下列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能谤讥于市朝   B.门庭若市   C.乃不敢言 受任于败军之际 愿为市鞍马 若无兴德之言 问今是何世   D.于是国人莫敢出言 【答案】 A 【解析】试题分析:试题分析:根据学习积累,了解“于”“市”“言”“是”的几种意思用法 ,分析各项句子的意思,比较判断各字用法的不同,判断答案。 A句两个“于”皆为介词,在。 B集市/买:C说/言论:D代词,这/判断动词,是。 所以选A。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翻译文中的画线句子。(4分)   ⑴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⑵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 【答案】 (1)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来朝见齐国。 (2)国都的人没有感说话的,在路上碰见只用眼神示意。 【解析】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 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闻”“ 朝” “以”“目”, 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如“燕、赵、 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 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二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 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0  14.【甲】文中邹忌以家比国,劝谏齐威王;【乙】文中召公用“ ,”(请用原文语句作答)形象地说明广开言路的重要性。(2分)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阅读全文,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文章内容,抓住其中召公的话“是 鄣之也。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雍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即可理解广开言路的 重要性。 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 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 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出自《国语·周语上》:“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 人必多,民亦如之。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指阻止人民进行批评 的危害,比堵塞河川引起的水患还要严重。指不让人民说话,必有大害。 成语启示: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统治者荒淫无道,但他们又怕人民议论,就采取了压制社会言论的 措施,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平安无事。实际上这是最愚蠢的作法,它不仅使下情无法上达 ,错误的政策得不到纠正,加剧社会矛盾。更可怕的在于虽然民众口上不说,但心里却充 满了仇恨,只要社会矛盾到达临界点,大规模的暴乱必然爆发,给社会生产力造成极大破 坏。正可谓“防民之口,甚于防川。”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能忍受暴政的民族,但也是爆发起 义最多的国家。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乙】文中周厉王的做法,带给你什么启示?(2分) 【答案】 参考示例: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的问题,并能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意见或建议。 【解析】试题分析:抓住题目中所提问题“周厉王的做法,带给你什么启示?”,从““ 启示”这个点来分析,处理问题时应有什么样的态度,采取什么样的方法。即:我们要正确 认识自己的问题,并能虚心地接受别人的意见或建议。 11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给我们的启示不应该只是一个广开言论这么简单;有句俗话叫 只要有人就有是非,言论如水,多则必满,满则必溢,而因为有人就有话,所以这满溢的 过程又循循相息,更何况在10多亿人口的国度,不可能没有怨言;给民间永不干涸的言论 找到出口,从而变水患为水利才是这句古语的核心价值,在这一点上,任何个人都不具备 国家那么大的能量去进行社会言论工程的开发以及管理应用,如同治理江河防治水旱灾害 一样,任何国家政权对如何让建设社会言论工程都负有最基本的责任。如何使中国民间言 论这股浊水混流或变化为世人能畅饮之清泉,或成为使国土丰泰之源泉是中国政府当下必 须在骂声中直面去解决的一个问题。 开放性理解题的解题方法。 (1)第一类的解题方法—— 说说对文中人物的评价、观点或看法。解题时,首先应该读懂文章,弄清文章的人物究竟 是怎样的人,作者对他的基本态度是什么,是肯定还是否定,是赞赏还是批评等问题。 (2)第二类解题方法— 结合自身或现实,谈谈读后的启示或收获。在中考中,重点是考查从作品中获得人生观、 世界观、美好品德、某种精神方面的启示或收获。 ①读原文,看文章是赞美或宣扬哪一种人生观、世界观、品质、精神。 ②作判断,这些的一切在当今社会是否值得提倡,该如何改正或抵制。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6—21题。(20分) 最后的牵手 雷抒雁   ⑴这一次,是他的手握在她的手里。    ⑵这是一双被岁月的牙齿啃得干瘦的手:灰黄的皮肤,像是陈年的黄纸,上边满是渍一般 的斑点;不安分的筋,暴露着,略略使皮与指骨间,有了一点点空隙。那些曾经使这手显 得健壮和有力的肌肉消失了。这是长年疾病的折磨所雕凿出来的作品。    ⑶可是,母亲仍然紧紧地握着这手。很久都是相对无言。突然,她感到那手在自己手心动 了一下,便放松了它。那手立即像渴望自由的鸟,轻轻地转动一下,反握住她的手。   ⑷“要喝水吗?”她贴近他的脸低声地问。 12    ⑸A父亲不回答,只是无力地拉着母亲的手。母亲知道,他实在是没有力量了,从那手上她 已感到,生命准备从这个肉体上撤离。不过依着对五十多年来共同生活的理解,她随着那 手的意愿,追寻着那手细微的指向,轻轻地向他身边移动着。到了胸前,她感觉到父亲的 手指还在动。又移到颈边,那手指似乎还在命令:前进!不要停下来。    ⑹母亲明白了,全力握紧那干枯的手,连同自己的手,一齐放在他的唇上。那干枯的手指 不动了,只有嘴唇在轻轻嚅动。有一滴浑浊的泪从他灰黄多皱的脸颊上滚落下来。    ⑺许多记忆一下子涌上她的心头。从这两双手第一次牵在一起的时候,父亲就这样把母亲 纤细的手握在自己手里。那时,父亲的手健壮、红润而有力量。母亲想挣脱他的手,但像 关在笼子里的鸟,冲不破那手指的门,直到她心甘情愿地让自己的手停留在他的手里。    ⑻这两双手相牵着,走过一年又一年,直到他们的子女一个个长大,飞离他们身边。贫困 的时候,他们坐在床边,父亲拉过母亲的手放在自己的手里;苦难的时候,他拉起她的手 放在自己的手里。手指好像是一些有灵性、会说话在的独立生命,只要握在一起,就如同 魔术师神奇的吹了一口气,什么就都有了。信心、勇气、财富,一切都有了。   ⑼难道就是这两双手一相牵,就能相守一生?或许这只是他们自己独特的方式。    ⑽可是,他们彼此听得懂这手的语言:关切、思念、幽怨、歉意、鼓励、安慰……现在, 生命就要首先从他的一双手中滑落。曾经有过的共同的幸福记忆,都将从这一双手首先远 去了。母亲的手在父亲的唇上只停留了短暂一瞬,便感到那只干枯的手不再动了,失去了 温度。屋子里突然一片静寂,原来那咕咕作响的氧气过滤瓶不再作声了。时间到了!    ⑾B母亲没有落泪,站起身来。望着那一张曾经无比熟悉、突然变得陌生的脸,她慢慢抓起 父亲的手,轻轻地贴在自己唇边。她觉得沿着手臂的桥,那个人的生命跑了过来,融汇在 自己身上。   ⑿她相信自己不会孤单,明天,依然会是两个生命、两个灵魂面对这同一世界。    (选自《读者》2018年第8期,有册改) 13    16.文章线索有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选文有两条线索,请说说明线、暗线分别是 什么。(4分) 明线: 暗线: 【答案】 明线:(父母的)牵手 暗线:父母相伴一生的深情(父母之间的深厚感情) 【解析】此题考查文章的线索。线索是叙事性文艺作品中贯穿整个情节发展的脉络。 它把作品中的各个事件联成一体,表现形式可以是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或某一贯穿始 终的事物。一部叙事作品通常都有一条或一条以上的线索,但起主导作用的只有一条。 本文的线索有两条, 明线:(父母的)牵手;暗线:父母相伴一生的深情(父母之间的深厚感情)。一般来说 ,暗线往往是情感线索。 一般叙事的线索有以下几种: 1.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线索来写的. 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就是把事情发展过程中比较明显的时间写出来,并叙述在此时间内 发生的内容.如《一定要争气》,重点记叙了童第周在中学读书和在欧洲留学两个时期的事. 以地点变换的顺序作线索.以写景,参观访问过程为内容的文章一般用地点变化顺序作 线索,叙述时要写清每个地点上的事情.如《参观人民大会堂》不仅按参观顺序来写,而且以 参观者每到一处的踪迹开头.点明参观的地点,再抓住每一处所见所闻具体描述. 以具体的事物为线索.如写《一个苹果》把传来传去的苹果作为线索,围绕苹果叙述了 感人的事. 以中心事件为线索.中心事件在文章中起主干作用,围绕它来写一些相关的事.如《养花 》围绕中心事件养花写了为什么养花,养什么花,怎样养花,怎样劳动获得丰收,怎样享受劳 动成果.养花有何乐趣等. 以事物特点的几个方面为线索.如《说茶》一文,介绍了我国是茶的故乡,介绍了茶叶的 种类,喝茶的好处以及茶具的质地和造型。 【考点定位】分析文章结构层次。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 17.选文第②段中画线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灰黄的皮肤,像是陈年的黄纸,上边满是渍一般的斑点;不安分的筋,暴露着,略略使皮 与指骨间,有了一点点空隙。 【答案】 外貌描写(1分),生动地写出了父亲手的干瘦和苍老(1分),体现出父亲饱经风霜( 1分),且病得很重(1分)。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和把握能力,从描写的角度考虑,“灰黄的皮 肤”“不安分的筋,暴露着”属于外貌描写,“灰黄”“斑点”写出了父亲手的干瘦和苍老,“不 安分的筋,暴露”“灰黄”写出了父亲的饱经风霜和和病得严重。 外貌描写,即是从人物的体貌特征(包括人物的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进 行描写,以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表达作者的爱憎,加深读者对人物的印象。一般包括神 态描写与肖像描写两部分。作用:能看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展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在 特定环境,特定时期的内心情绪和心理活动,还可以反映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特征 。这些外貌描写要完全从文章主题表达的需要来勾勒,所写外貌必须切合文章的主题,能 为刻画人物服务。如:这句话运用了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物( ),表达了人物( )的感情。 【考点定位】分析作品描写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8.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的妙处。(3分)    那手立即像渴望自由的鸟,轻轻地转动一下,反握住她的手。 【答案】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表现出弥留之际的父亲对母亲深深的依恋和不舍(表 现出父亲对母亲的深厚感情)(2分) 【解析】此题考查修辞手法中的比喻修辞格,比喻句的答题格式:运用比喻的修辞手 法,把……比作……,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 哪些)感情。例如本题: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弥留之际的父亲对母亲深深的依 恋和不舍(表现出父亲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15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著名 文学理论家乔纳森·卡勒为比喻下的定义:比喻是认知的一种基本方式,通过把一种事物看 成另一种事物而认识了它。也就是说找到甲事物和乙事物的共同点,发现甲事物暗含在乙 事物身上不为人所熟知的特征,而对甲事物有一个不同于往常的重新的认识。依据描写或 说明的方式比喻可分为“明喻(直喻)”、“暗喻(隐喻)”、“类喻”、“借喻”、“对喻”、‘博 喻”、”简喻”、“详喻”、‘引喻”、“虚喻”。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9.选文第⑦⑧两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案】 插叙(1分),补充交代了父母从第一次牵手起,便一直双手相牵共同面对生活的幸福 记忆(1分),写出了父母的牵手具有神奇的力量(1分),表现了父母之间具有深厚的 感情(1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在考查学生对插叙的理解,其作用为:(1)插入的内容对 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的作用。(2)有时会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3)使文章脉络清晰。 (4)结构紧凑等。结合本文内容具体分析即可。例如本文的插叙,作用为:补充交代了父 母从第一次牵手起,便一直双手相牵共同面对生活的幸福记忆,写出了父母的牵手具有神 奇的力量,表现了父母之间具有深厚的感情。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 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方法:(1)作者直接插进来进行叙 述、介绍、说明,或通过作品中的人物所见所闻所感和亲身经历来进行插叙。(2)通过人物 的回忆、思念、想象等心理活动来进行插叙。 插叙应从实际出发,不能单纯追求形式上的变化而乱用插叙,弄巧成拙。插叙的内容 ,只是和原来的叙述相关但不能相连,相连就成了倒叙。插叙更不是叙述的中心,只是为 中心服务的一个片断。而且前后衔接要自然,要界线分明,插叙完了,要回到原来的叙述 线索上来,不要脱离原来的叙述线索而发展成另一条线索,更不能节外生枝,成为文章的 游离部分。也不要把它写成倒叙的分叙。 【考点定位】分析记叙的顺序。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 20.请结合语境分析A、B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2分)   A.父亲不回答,只是无力地拉着母亲的手。   B.母亲没有落泪,站起身来。 【答案】 A:父亲临终前对母亲的不舍; B:母亲能够平静、坦然地面对父亲的离世(1分)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赏析能力,品味成功的动作描写能刻画人物内心 世界的效果。在这两个句子中,由 “拉”字可以分析出,此句运用了动作描写,写出了父亲临终前对母亲的不舍;由“没有落泪 ,站起身来”可以看出母亲能够平静、坦然地面对父亲的离世。 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 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 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成功的动作描写,可以交代人物的身 份、地位,可以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 节的发展。作用:①体现人物的身份、地位②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③表现人物的 性格特征,④推动情节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能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根据选文内容,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3分)   她觉得沿着手臂的桥,那个人的生命跑了过来,融汇在自己身上。 【答案】 父母心手相牵,父亲的生命已经融入到母亲的生命中(1分),父亲虽然去世了(1分) ,但在母亲心中,父亲并没有离开,会永远陪伴自己(1分)。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文中具体句子含义和作用的理解把握能力.解答时, 首先应该了解全文的意思,然后具体联系划线句子的上下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句 子在文中的意思。句中的“沿着手臂的桥”指的是父母心手相牵,“那个人的生命”指父亲的 生命,“融汇在自己身上”指的是父亲的生命已经融入到母亲的生命中。句中说表达的情感 是:在母亲心中,父亲并没有离开,会永远陪伴自己。综合上述分析,即可得出答案。 17 理解句子含义答题方法和技巧:1.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意不能脱离文段和全篇 孤立地分析,而是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去品味和赏析。2.探 寻言外之意。有些句子之所以难以理解,是因为句子中有意蕴丰富的词语,因此只要解读 出这些难懂的词语的言外之意,“理解句子含意”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3.揣摩修饰语。 理解句子的含意时,对于结构比较复杂的句子,一定要先分析句子的成分,紧紧抓住修饰 词、限制语进行仔细揣摩,才能把句子的意思理解完整。 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值高,能力要求也高,历年来都是高考试 卷中的失分重灾区,其中的“理解句子含意题”更是让大多数考生无所适从。其实,考生只 要能了解重要句子的特点,并掌握“理解句子含意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就能大大提高得 分率。 【考点定位】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22—25题。(13分) 食物为何挂在树上    ①在广阔的非洲大草原上,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奇特的现象:死去的长颈鹿和羚羊被挂在 树杈上。不过,这些动物的死与人类并无关系,它们是被天敌猎豹捕杀之后挂在树上的。    ②那么,猎豹为什么要把食物挂在树上呢?是为了风干做腊肉?那简直是开玩笑,一头羚 羊仅需几天就被猎豹吃完了,不可能放那么久。猎豹选择这种特殊的食物储存方式,原因 竟然是为了防止鬣狗偷吃。    ③鬣狗虽然从颜值到爆发力都拼不过猎豹,但是生性凶残,而且贼心不死,总想不劳而获 。可以说,鬣狗是猎豹这一草原霸主最头疼的“邻居”。每当猎豹开始捕 猎,鬣狗总会伺机而动,等到猎物死去,鬣狗会迅速围上来分一杯羹。通常情况下,鬣狗 群起而上,猎豹防不胜防,也只能任由它们掠夺;有时食物争夺得太过激 烈,鬣狗群甚至会将一只猎豹活活杀死。 18    ④当然了,并不是每一次猎豹捕食都会遭遇“抢劫”。但是进食时如果不加以防范,还是 会被鬣狗发现。鬣狗没有爬树这项技能,为了安静地享用美食,猎豹就将猎物叼到树上, 完美避开这些恼人的家伙。    ⑤说起来,猎豹为了运货上树也是蛮拼的。据科学家估算,一只猎豹叼着一只体重约为自 身两倍的小长颈鹿爬上树,所花费的力气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举着两千个汉堡一口气上两层 楼。    ⑥尽管辛苦,但是这一切都是值得的。对于肩负着抚养重任的母豹而言,这一举措就显得 更为重要,因为猎物一旦被偷,幼崽的口粮就没了,直接影响小猎豹的成活率,对猎豹种 群的延续尤为不利。    ⑦除了猎豹,还有一些野兽也会贮存一时吃不完的猎物,以防其他动物偷吃。例如黄鼬常 把捕获的鼠类拖入自己居住的洞中,窖藏起来;老虎和棕熊会用灌木枝条以及枯枝落叶将 食物隐藏起来,同时全力保护这片区域,抵御入侵者的掠夺。    ⑧许多鸟类也存在贮食行为,如星鸦为了防止食物被偷吃,会含着松子飞到离巢稍远一些 的贮存地点,贮存地点少则一个,多则上千个。它们用喙将松子插入土层中,再以泥土和 草掩埋,临走还要压上一个小石块才放心。    ⑨在动物界,小到蚂蚁,大到虎豹,不少动物都有贮食行为。这一做法既是防患于未然, 以应对恶劣天气带来的觅食不利和食物短缺,更是为了应对激烈的食物竞争。这是一种生 存的智慧。   (选自《读者》2018年第8期) 22.请概括选文第②~⑥段说明的主要内容。(3分) 【答案】 猎豹把食物挂在树上的原因。(3分)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信息提取和概括能力。阅读文本,把握文章②~⑥ 段内容,根据文中“猎豹选择这种特殊的食物储存方式,原因竟然是为了防止鬣狗偷吃”“因 19 为猎物一旦被偷,幼崽的口粮就没了,直接影响小猎豹的成活率,对猎豹种群的延续尤为 不利”等内容,可分析概括为:猎豹把食物挂在树上的原因。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3.请分析选文第②段加点词语的作用。(3分)   一头羚羊仅需几天就被猎豹吃完了,不可能放那么久。 【答案】 “仅”是“只”的意思,表强调,起修饰限定作用(1分),说明猎豹吃完一头羚羊所需时 间之短(1分),“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1分)。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此类型的题目答案一般都是否定的。 把二者做一对比,表达效果方面考虑。从说明文语言特点方面考虑。说明文语言特点准确 性、平实性、周密性和科学性。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说明文的语言:准确、简洁、平实是说明文语言的主要特点。当然,说明文的语言风 格也是多种多样、各有特色的,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以此为据,可概 括为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两种方式。一般来说,以说明事物为主的说明文,重在抓住事物 的特点,用简明的语言平实地加以说明。而科学小品,讲究趣味性、文艺性,须要作必要 的生动、形象的说明。 【考点定位】分析说明性语言的语言特色。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4.选文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如星鸦为了防止食物被偷吃,会含着松子飞到离巢稍远一些的贮存地点,贮存地点少则一 个,多则上千个。 【答案】 参举例子(1分),列数字(1分),具体准确地说明了许多鸟类也有贮食的习惯(2分 )。 【解析】试题分析: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 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星鸦”是举例子,“贮存地点少则一个,多则上千个”是列数字,作用是:具体准确地 说明了许多鸟类也有贮食的习惯。 20 举例子: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事物。使比较抽象,复杂的事 情或事物变得通俗使之浅显易懂,让人信服。举例子必须让人觉得有真实感。 列数字: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准确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 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 数字,也要有可靠的依据。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5.选文第⑨段中提到“不少动物都有贮食行为”,“这是一种生存的智慧”。你知道的 哪种动物行为也能体现生存智慧?请简要地说一说。(文中提到的除外)(3分) 【答案】 示例1:当壁虎被天敌咬伤身体后,它会主动断尾,并以此吸引对方的注意力,从 而迅速逃离。 示例2:在一年四季中,雷鸟身体的颜色会随着周围颜色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这对它 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是十分有利的。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答案不唯一,能结合问题中的“体现生存智 慧”,分析“动物行为”即可。 当松鼠与同伴争抢食物,从一根树枝跳到距离较远的另一根树枝时,不会直接跳过去 。它通常采取的办法是,先探头探脑一番,仔细瞧瞧四周的情况,并反复探踩脚下的树枝 ,看是否稳当踏实。当松鼠觉得脚下的树枝很牢靠安全,而自己又完全可以到达另一根距 离自己较近的树枝时,它就会专注地纵身一跃,轻盈而轻松地落到另一根树枝上。如此三 跃两跳,最后就跃到了原来瞄准的树枝。 以往人们总是认为,只有“万物之灵”的人类才有智慧。可是近年来的考察与研究表明 ,动物也有自己的聪明才智。一大批光彩夺目的动物明星已经崛起。会使用工具的动物、 掌握“运筹学”的金花鼠和“语言大师”大猩猩等,也成了大名鼎鼎的动物智者。当然,这些 动物朋友的语言和智能水平,与人类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考点定位】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作文(满分50分)   26.在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21 (一)请以“记忆深处”为题,写一篇文章。    (二)“一带一路”的倡议是推动亚、非、欧经济发展的纽带,挑灯备考时家人递上的那 杯浓浓的奶茶是亲情的组带,沮丧时老师的鼓励、跌倒时同学的搀扶、陌生人善意的微笑 、风雨中的那把小伞……这些都是联系真情的纽带。 请以“纽带”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如果选择题目(二),自拟题目,然后作文。⑵文体不限(诗歌除外),字数不 少于600字。⑶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达到此项要求,可奖励2分)⑷文中不 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答案】 略【解析】今年辽宁省锦州市中考作文为二选一(全命题作文或话题作文)要注意这两 类作文的写作要求: 命题作文,一般是指出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应试者根据这个给定题目进行 写作。它包含事件,人物,场面等要素。 命题特点: 从命题内容上来看 近年来全命题作文的命题内容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倾向:或贴近考生生活关注个体成长 ,或启迪考生思考人生哲理,或引导考生聚焦社会热点……丰富多样的命题,给考生作文 的选材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从形式上来看 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单纯以“命题”出现,前后没有提示或导语,这种形式,从字面 上看限制较少,审题上没有障碍,让考生有相当宽泛的选材范围。如今年中考作文命题“记 忆深处”,一切人、事、物,只要是你说记忆的,均可纳入写作范围,让每个考生都有写作 的空间。二是以“提示语+命题”的形式出现,通过导语或提示语,为考生在审题和选材上作 出了一定的引导,同样有较大的开放性和自由度。如2005年中考作文命题“充满活力的岁月 ”,在题目之前,加上了一段导语:“在成长的愉悦中,在探求的欣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 积极进取,充满活力;在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我们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谐温馨的家 22 庭,洋溢欢乐,充满活力;日新月异的社区、家乡、祖国……蒸蒸日上,充满活力。”这段 话对写作材料的选择、对“活力”的判断有着明显的暗示作用。 写作方法: 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 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 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如:《有 意义的生活》,其表意的重心在“有意义”三个字上,审题时紧扣“有意义”三个字思考就可 以了。再如:《充满活力的岁月》,其表意的重心在“充满活力”四个字,考生需要思考的 是怎样通过具体的人、事、物,来诠释一个中学生对“活力”的理解与界定。 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 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 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 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 如:《发生在我身边的一件趣事》,题目限制了对象——我,内容——趣事,数量— —一件,范围—— 身边,没有限制时间、地点。这样,写作时就可以不去考虑时间、地点因素,选材的范围 大多了。《美丽的谎言》,明确规定了事情的属性—— 本身是带有欺骗性的,但其实质必须是善意的、美丽的;没有限制的有:对象—— 任何人,具体内容——欺骗的具体内容和经过,数量——N个谎言,范围—— 过去现在,身边远方等等,这些都可以作为写作的内容。 再如:《我想唱首歌》,题目虽规定了主题—— 褒扬、赞美生活,但没有限制赞美的对象、赞美的原因。如此,我们既可以为自己,也可 以为他人唱首歌;既可以为个人,也可以为集体、为社会唱首歌;既可以写事,也可以写人 ……只要对生活有着欣赏与感激,对得失成败有自己的体验与思考,就能切中题意。又如 :《充满活力的岁月》,虽要思考活力的表现,也要兼顾对“岁月”一词的理解,但对写作 的主体——“谁充满活力”则完全没作限定。 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 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 得高分的重要一环。 23 如《妈妈,我长大了》这个文题,其关键在于对“长大”的理解。如果认为“长大”的含 义只是生理、身体的变化,或是学会了某种生活技能,能够照顾自己,胆子变大了,能对 付别人的欺负等等,那么这种理解就比较肤浅。而如果能够寓理于事,从不同的角度写正 处于花季年龄的初中生成长中的追求、向往、烦恼和困惑,以及对人生的初步认识,写人 生中的各种各样的责任感已经在心中出现,那么,这样的思考就准确而较深刻地把握了文 题的含义。 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 “一粒沙里见世界,一瓣花上说人情”。选材若太宽太泛,会给人“空”或“浮”的感觉。 要解决这一问题,不妨采取“化大为小”、“化虚为实”或“化宽为窄”的方式,从细微处,具 体生动地展现对生活的感悟。 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 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 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 【话题作文】“话题”,就是指谈话的中心;以所给的话题为中心,并围绕这个中心内 容而进行选材写出的文章就是“话题”作文。这类作文题表面上一般不含有观点,内容上不 予限制,形式上往往也是体裁不限。 “话题”作文其实只是提供了一个话题,即规定了表达的中心内容,而不限制取材范围 和表达方式的作文形式。以话题为内容的开放式命题与以往的命题作文相比较,它的好处 是给考生写作的空间更大。发挥的余地大。 注意事项: 一、把握文体 话题作文往往不限文体,允许考生自由发挥。但是,不限文体并不等于不要文体。话 题作文的“文体不限”其实是指不限于一种文体,让学生有选择文体的自由。 当你选定了一种文体时,还得按照这种文体的特点来谋篇布局进行写作。有的同学观 察能力强,生活积累丰富,不妨将生活中精彩的片断撷取出来写成一篇生动感人的记叙文 ;有的同学想象丰富,擅长编写故事,不妨写写童话、寓言或科幻小说;有的同学逻辑思 维能力强,擅长推理,不妨写成一篇理据充分的议论文;有的同学感情细腻丰富,不妨写 成一篇优美抒情的散文,肯定会非常出色。 二、缩小范围 24 话题作文只提供写作的话题,而没有中心、材料、结构、文体、语言等等的限制;给 了考生一个比较开放的构思空间,使考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但是,如果 不注意把握话题,缩小写作的口子,就会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因此,不管 所给的话题多么宽泛,我们都要善于缩小“包围圈”,要选择一个小小的切入口,如一件事 、一个人、一样物品、一种感受、一点看法等等,集中笔力加以突破,把你所选择的话题 角度写细写深写透,做到“以小见大”。 三、拟好题目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俗话说:“题好文一半”。话题作文允许自己拟题目,因此,我 们要努力提高拟题水平,力争使自己拟的题目准确、凝炼、含蓄、新奇,使阅卷老师“一见 钟情”。 四、善于联想 话题作文是一种开放性的作文形式,要求考生放开手脚,尽情地驰骋在想象的空间, 善于多方位地展开联想,这样,才能生发出丰富多彩的思路来。比如话题“风”,你可以联 想到自然界的风:微风、大风、狂风、飓风、龙卷风等等;你还可以联想到社会风气:拍 马风、送礼风等等;你可以联想到一种像风一样的流行时尚:金庸热、韩寒热等等;你甚 至可以联想到假如你是风,假如你遇到风等等。 五、写出新意 话题作文,既然是应试作文,总得给评卷老师一个好的感觉,得到— 个好的分数。因此,写出特色、写出新意,是十分重要的。我们在写作时,要善于“独辟蹊 径”,也就是要求我们在立意上要有独特的感悟,不人云亦云;选材上要有独到的眼光,不 陈题旧话;构思上要独具匠心,不四平八稳,波澜不惊语气上要有独到的魅力,不平铺直 叙泛泛而谈。 【“纽带”话题作文】 说纽带 什么是纽带?词典告诉我们:纽带是能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由此观之,世界上纽 带大约无处不在:远至西汉时张骞凿空走出丝绸之路联络西汉与罗马、新航路开辟使世界 成为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近及通讯工具如手机的发明与发展加强人际沟通……纽带或实 或虚,却无处不在发挥着强大的作用。 25    当代最受人们欢迎的“纽带”无出于互联网了。在这条信息的高速公路上,商业贸易得以打 破地域时间的限制而开展跨文化的欣赏、交流可以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进行。偌大的地球 ,以是成为了“地球村”,而“纽带”最重要的功能大约不仅限于促进联系的发生与强化,更 在于这联系所能凝聚的力量。仍以互联网为譬:依托网络,人们可以广泛吸纳“众”的智慧 ,拓宽文化视野,丰富精神世界,人们也可以发动众筹,各尽涓滴之力而汇成大江大海, 救助需要的人,推动慈善、创业等的发展。精神层面上,民族精神曾是民族危亡时强有力 的纽带,使中华儿女众志成城抗击外敌度过难关。    当然,纽带带来的影响也包括风险。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密切往来的国际贸易也为 经济危机迅速席卷全球提供了可能。    但风险的存在并不能成为拒绝纽带的理由。恰恰相反,在全球化的时代浪潮下,我们更应 主动加强纽带的建设,同时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在此方面,中国树立了良好的榜样,主 张加强联合国作用并开展多边外交,提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并推动实施。中国主动承担 了大国责任,打造良性纽带,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纽带由是使个体的发展变为群体的发 展,在互利中实现共赢。    而除建设纽带之外,我们自身也可以成为纽带。离开国家层面落脚于个体,我们可以是中 外文化交流的纽带,古今历史传承的纽带,维护社会安定校园和谐的纽带……这要求我们 每个人都提高自身素质,拥有“纽带”的自觉,承担“纽带”的使命。比如,走出国门时,你 便成为了外国与中国的纽带—— 你是否做到了文明旅游?比如,在校学习,你便是文化传承的纽带—— 你是否做到了认真、用心?如是种种,都要求我们自我反思、改进,成为更好的“纽带”。    纽带是什么?词典给出了客观的定义。但纽带怎样发挥作用、发挥怎样的作用,还有待我 们去定义、去诠释。 26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