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湖北省襄阳市2020年中考数学试题(解析版)下载

精品解析:湖北省襄阳市2020年中考数学试题(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17日






湖北省襄阳市 2020年中考数学真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个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标号在答题卡上涂黑作答 1. A. 2 的绝对值是( 2 )1212B. C. D. 2B【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可得一个数的绝对值. 【详解】解: 2 的绝对值是 2,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绝对值,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2. 如图, ,直线 分别交 ,于点 E,F, 平分 BEF ,若 ,则 EGD EFG  64 AB / /CD CD EG EF AB 的大小是( )A. B. 128 C. D. 132 122 112 C【答案】 【解析】 【分析】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求解 ,利用角平分线求解 ,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答案. BEG FEB 【详解】解: AB / /CD ,EFG  FEB 180, EFG  64, FEB 180 64 116, 平分 BEF ,EG FEG  BEG  58,  AB / /CD BEG  EGD 180, EGD 18058 122. 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3. 下列运算一定正确的是( )4(ab)2  ab2 a3  a12 a2 a3  a6 a  a  a2 A. B. C. D. C【答案】 【解析】 【分析】 利用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乘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运算法则逐一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解:A、 a  a  2a ,故原式错误; 23B、 C、 D、 5 ,故原式错误; a a  a 4a3  a12 ,原式正确; 22(ab)  a b 2 ,故原式错误, 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乘法,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熟练掌握公式及法则是解本题的 关键.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A. “买中奖率为 的奖券 10 张,中奖”是必然事件 10 B. “汽车累积行驶 ,从未出现故障”是不可能事件 10000km C. 襄阳气象局预报说“明天的降水概率为 ”,意味着襄阳明天一定下雨 70% D. 若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同,则方差小的更稳定 D【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判断相应事件的类型,以及方差的性质逐一分析即可. 1的【详解】A. “买中奖率为 奖券 10 张,中奖”是随机事件,故不符合题意; 10 B. “汽车累积行驶 ,从未出现故障”是随机事件,故不符合题意; 10000km 的C. 襄阳气象局预报说“明天 降水概率为 ”,但是襄阳明天只是有可能下雨,故不符合题意; 70% D. 若两组数据的平均数相同,则方差小的更稳定,该说法正确,故符合题意;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判断相应事件的类型,以及方差的性质等内容,解决本题需 要正确理解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以及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 5. 如图所示的三视图表示的几何体是( )A. B. C. D. A【答案】 【解析】 【分析】 由主视图和左视图确定是柱体,锥体还是球体,再由俯视图确定具体形状. 【详解】根据主视图和左视图为矩形判断出是柱体,根据俯视图是圆可判断出这个几何体应该是圆柱.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由三视力还原几何体,主视图和左视图的大致轮廓为长方形的几何体为柱体. x  4  2(x 1) 6. 不等式组 中两个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1 (x  3)  x 1 2 A. B. C. D. A【答案】 【解析】 【分析】 – 2 £ x < 1 分别解不等式①和②,求得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即可选出答案. x  4  2(x 1)① 【详解】解: ,1(x  3)  x 1② 2 解不等式①:去括号,得 ,x  4  2x  2 移项,得 ,x  2x  4  2 合并同类项,得 ,x  2 系数化为 1,得 ;x  2 x  3  2 x 1 解不等式②:去分母,得 ,去括号,得 ,x  3  2x  2 移项,得 ,x  2x  2 3 x  1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 1,得 x 1 ;- 2 £ x < 1 故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故选 A. 【点睛】本题考查不等式组,是中考的常考知识点,熟练掌握不等式组的解法是顺利解题的关键. 7. 如图, 中, ,根据尺规作图的痕迹判断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RtABC ABC  90 A. B. C. D. EDC  BAC DAC  C DB  DE AB  AE D【答案】 【解析】 【分析】 由尺规作图可知 AD 是∠CAB 角平分线,DE⊥AC,由此逐一分析即可求解. 【详解】解:由尺规作图可知,AD 是∠CAB 角平分线,DE⊥AC, 在△AED 和△ABD 中: AED  ABD=90 EAD  BAD AD  AD ∵,∴△AED≌△ABD(AAS), ∴DB=DE,AB=AE,选项 A、B 都正确, 又在 Rt△EDC 中,∠EDC=90°-∠C, 在 Rt△ABC 中,∠BAC=90°-∠C, ∴∠EDC=∠BAC,选项 C 正确, 选项 D,题目中缺少条件证明,故选项 D 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尺规作图角平分线的作法,熟练掌握常见图形的尺规作图是解决这类题的关键. 8. 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道题,大意是:100 匹马恰好拉了 100 片瓦,已知 3 匹小马能 拉 1 片瓦,1 匹大马能拉 3 片瓦,求小马,大马各有多少匹,若设小马有 x 匹,大马有 y 匹,则下列方程组 中正确的是( )x  y 100 x  y 100 x  y 100 x  y 100 x  3y A. B. C. D. 1 1 y  3x x  3y 100 y  3x 100 33C【答案】 【解析】 【分析】 设小马有 x 匹,大马有 y 匹,根据题意可得等量关系:①大马数+小马数=100;②大马拉瓦数+小马拉瓦数=100, 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即可. 【详解】解:设小马有 x 匹,大马有 y 匹,由题意可得: x  y 100 ,1 x  3y 100 3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 系,列出方程组. 9. 已知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相交于点 O,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BCD AC BD A. ,OB  OD OA  OC B. 当 时,四边形 是菱形 AB  CD ABCD C. 当 时,四边形 是矩形 ABC  90 ABCD D. 当 且AC  BD 时,四边形 是正方形 AC  BD ABCD B【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矩形,正方形的判定逐一判断即可. 【详解】解: 四边形 OA  OC,OB  OD 是平行四边形, ABCD ,故 A 正确, 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ABCD AB  CD 不能推出四边形 B是菱形,故 错误, ABCD 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BC  90 四边形 四边形 四边形 是矩形,故 C 正确,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AC  BD ,ABCD AC  BD 是正方形.故 D 正确. ABCD 故选 B.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矩形,菱形,正方形的判定,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二次函数 y  ax2  bx  c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结论:① ;② ;③ ;④ 210. ac  0 3a  c  0 4ac b  0 x  1 当时,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其中正确的有( )A. 4 个 B. 3 个 C. 2 个 D. 1 个 B【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抛物线的开口向上,得到 a>0,由于抛物线与 y 轴交于负半轴,得到 c<0,于是得到 ac<0,故①正 b1 确;根据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 x=− ,于是得到 2a+b=0,当 x=-1 时,得到 故②正确; 3a  c  0 2a 把 x=2 代入函数解析式得到 4a+2b+c<0,故③错误;抛物线与 x 轴有两个交点,也就是它所对应的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即可得出③正确根据二次函数的性质当 x>1 时,y 随着 x 的增大而增大,故④错 误. 【详解】解:①∵抛物线开口向上与 y 轴交于负半轴, ∴a>0,c<0 ∴ac<0 故①正确; ②∵抛物线的对称轴是 x=1, b1 ∴2a ∴b=-2a ∵当 x=-1 时,y=0 ∴0=a-b+c ∴3a+c=0 故②正确; 2③∵抛物线与 x 轴有两个交点,即一元二次方程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解 0  ax  bx  c 2∴∴b  4ac  0 24ac b  0 故③正确; ④当-1<x<1 时,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当 x>1 时 y 随 x 的增大而增大. 故④错误 所以正确的答案有①、②、③共 3 个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图象与系数的关系、二次函数的性质、二次函数与 x 轴的交点,正确识别 图象,并逐一分析各结论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6 个小题,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 x中,自变量 的取值范围是_____. 11. 函数 y  x  2 【答案】 【解析】 【分析】 x  2 根据被开方式是非负数列式求解即可. 【详解】依题意,得 x  2  0 ,解得: ,x  2 故答案为 .x  2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函数有意义时字母的取值范围一般从几个方面考虑:①当函 数解析式是整式时,字母可取全体实数;②当函数解析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 0;③当函数解 析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为非负数.④对于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自变量的取值除必须使表达式 有意义外,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12. 如图,在△ABC 中,AB=AD=DC,∠BAD=20°,则∠C=_______. 【答案】40° 【解析】 试题解析:∵AB=AD,∠BAD=20°, 180 BAD 180 20 ∴∠B= =80°, 22∵∠ADC 是△ABD 的外角, ∴∠ADC=∠B+∠BAD=80°+20°=100°, ∵AD=DC, 180 ADC 180100 ∴∠C= 13. =40°. 22《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图是易经的一种卦图,图中每一卦由三根线组成(线形为 或),如正北方向的卦为 .从图中三根线组成的卦中任取一卦,这一卦中恰有2 根 和1 根 的概率 为______. 3【答案】 8【解析】 【分析】 利用概率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解: 观察图形可得,一共有8 种情况,恰有 2 根 和1 根 的的情况有 3 种, 3所以 P= ,838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了等可能事件的概率求解,对于等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214. 汽车刹车后行驶的距离 s 与行驶时间 t(秒)的函数关系是 s=15t﹣6t ,汽车从刹车到停下来所用时间是 _______秒. 【答案】1.25 【解析】 【分析】 利用配方法求二次函数最值的方法解答即可. 【详解】∵s=15t﹣6t2=﹣6(t﹣1.25)2+9.375, ∴汽车从刹车到停下来所用时间是 1.25 秒. 故答案为:1.25. 【点睛】考核知识点:二次函数应用.理解函数最值是关键. 15. 在⊙O 中,若弦 BC 垂直平分半径 ,则弦 BC 所对的圆周角等于_________°. OA 【答案】120°或 60° 【解析】 【分析】 1根据弦 BC 垂直平分半径 ∠BOE=60°,即可求出答案. 及 OB=OC 证明四边形 OBAC 是矩形,再根据 OB=OA,OE= 求出 OA 2【详解】设弦 BC 垂直平分半径 CF, 于点 E,连接 OB、OC、AB、AC,且在优弧 BC 上取点 F,连接 BF、 OA ∴OB=AB,OC=AC, ∵OB=OC, ∴四边形 OBAC 是菱形, ∴∠BOC=2∠BOE, 1∵OB=OA,OE= ,21∴cos∠BOE= 2,∴∠BOE=60°, ∴∠BOC=∠BAC=120°, 1∴∠BFC= ∠BOC=60°, 2∴ 弦BC 所对的圆周角为 120°或 60°, 故答案为:120°或 60°. 【点睛】此题考查圆的基本知识点:圆的垂径定理,同圆的半径相等的性质,圆周角定理,菱形的判定定 理及性质定理,锐角三角函数,熟练掌握圆的各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16. 如图,矩形 中,E 为边 上一点,将 沿ADE DE 折叠,使点 A 的对应点 F 恰好落在边 BC ABCD AB 5上,连接 交AF DE 于点 N,连接 .若 ,,则矩形 的面积为 BN BF·AD  15 ABCD tanBNF  2________. 【答案】 15 5 【解析】 【分析】 5根据折叠的性质以及矩形的性质推导出 ,故 ,在 中应用勾股定理, CFD  BEF Rt△BEF BF  BE 25AB  BE  5BF 得到 ,即可求解. 2【详解】解:由折叠可得: ,,,AN  NF AE  EF AF DE ∴∵ABN  BAF BNF  BAF  ABN  2BAF ,且易得 ,ADF  2ADE  2BAF ∴∴∵,ADF  BNF  CFD 5CD CF ,tan BNF   tan CFD  2,BFE  CFD  90 BFE  BEF  90 ,∴∴,CFD  BEF BF 55,即 , tan BEF  BF  BE BE 222在中, BE2  BF2  AB  BE ,Rt△BEF 5AB  BE  5BF 解得 ,2∵∴,BF·AD  15 ,AB  AD  15 5 故答案为: .15 5 【点睛】本题考查折叠的性质,矩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等内容,解题的关键是不求出线段的具体长度,而 是得到 AB 和 BF 的比例关系直接求解矩形的面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9 个小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并且写在答 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6先化简,再求值:(2x  3y)2  (2x  y)(2x  y)  2y(3x  5y),其中 .17. x  2, y  1 26xy 【答案】化简结果为 ,求值为 .6 3 6 2 【解析】 【分析】 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相乘运算法则求解即可. 22222【详解】解:原式  4x 12xy  9y  4x  y  6xy 10y  (4×2  4×2 )  (y2 10y2  9y2 )  (12xy  6xy)  6xy .6当时代入: x  2, y  1 26原式 . 6 2 ( 1)  6 3 6 2 2故答案为: .6 3 6 2 【点睛】本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和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 式以及多项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法则是解决此类题的关键 18. 襄阳东站的建成运营标志者我市正式进入高铁时代,郑万高速铁路襄阳至万州段的建设也正在推进中.如 图,工程队拟沿 方向开山修路,为加快施工进度,需在小山的另一边点 E 处同时施工,要使 A,C,E AC 三点在一条直线上,工程队从 上的一点 B 取 ,ABD  140 BD  560 米, .那么点 E 与 AC D  50 点 D 间的距离是多少米?(参考数据: ,,)sin50  0.77 cos50  0.64 tan50 1.19 【答案】点 E 与点 D 间的距离是 358.4 米. 【解析】 【分析】 由,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 ,故 为直角三角形,根据 的余弦 ABD  140 BED  90 BDE D 值即可求解. 【详解】解:∵ ,ABD  140 D  50 ∴∴,BED  90 DE DE cosD   0.64 ,即 ,解得 (米), DE  358.4 BD 560 答:点 E 与点 D 间的距离是 358.4 米. 【点睛】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等内容,解题的关键是得到 形. 为直角三角 BDE 19. 在襄阳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中,市政部门绿化队改进了对某块绿地的灌浇方式.改进后,现在每 4天用水量是原来每天用水量的 ,这样120 吨水可多用 3 天,求现在每天用水量是多少吨? 5【答案】现在每天用水量是 8 吨. 【解析】 【分析】 120 45120 x4设原来每天用水量为 x 吨,则现在每天用水量为 吨,原来使用的天数为 天,现在使用的天数为 xx5天,根据 120 吨水现在使用的天数比原来使用的天数多用 3 天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4x【详解】设原来每天用水量为 x 吨,则现在每天用水量为 吨,根据题意得, 5120 120 4-=3 xx5解得,x=10, 的经检验,x=10 是原方程 根. 454x= 10=8 ∴吨, 5答:现在每天用水量是 8 吨.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关键是正确理解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 解后要进行检验. 20. 3 月 14 日是国际数学日,“数学是打开科学大门的钥匙.”为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某校开 展了一次数学趣味知识竞賽(竞赛成绩为百分制),并随机抽取了 50 名学生的竞赛成绩(本次竞赛没有满 分),经过整理数据得到以下信息: 信息一:50 名学生竞赛成绩频数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从左到右依次为第一组到第五组(每组数据含前端 点值,不含后端点值). 信息二:第三组的成绩(单位:分)为 74 71 73 74 79 76 77 76 76 73 72 75 根据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补全第二组频数分布直方图(直接在图中补全); (2)第三组竞赛成绩的众数是_________分,抽取的 50 名学生竞赛成绩的中位数是_________分; (3)若该校共有 1500 名学生参赛,请估计该校参赛学生成绩不低于 80 分的约为_________人. 【答案】(1)补全图形见解析;(2)76;78;(3)720. 【解析】 【分析】 (1)用抽取的总人数减去第一组、第三组、第四组与第五组的人数即可得第二组的人数,然后再补全频数 分布直方图即可; (2)根据众数和中位数的定义求解即可; 20+4 50 (3)样本估计总体,样本中不低于 80分的占 ,进而估计 1500 名学生中不低于 80分的人数. 【详解】(1)第二组人数为:50-4-12-20-4=10(人) 补全统计图如下: (2)第三组竞赛成绩中 76分出现次数最多,出现了 3次,故众数为 76分; 50个数据中,最中间的两个数据分别是第 25个和 26个数据,对应的分数为:77分和 79分,它们的平均 77+79 =78 数为: (分),故中位数为 78(分); 2故答案为:76;78; 20+4 (3)1500× =720(人), 50 故答案为:720. 【点睛】考查扇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制作方法,从两个统计图中获取数量及数量之间的关系是解 决问题的关键,样本估计总体是统计中常用的方法. my  kx  b A(1,4) B(n,2) 和点 . 21. y  (x  0) 如图,反比例函数 和一次函数 的图象都经过点 21xm  n  _________; (1) _________, y  y (2)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并直接写出 2 时 x 的取值范围; 1my  (x  0) (3)若点 P 是反比例函数 面积为_________. 的图象上一点,过点 P 作 PM  x 轴,垂足为 M,则POM 的1x【答案】(1)4,2;(2)y=-2x+6,1<x<2;(3)2 【解析】 【分析】 my  (x  0) (1)把 A(1,4)代入 求出 m 的值;再将 y=2 代入反比例函数式,即可求出 n 的值; 1xy  y (2)由(1)可知 A、B 两点的坐标,将这两点的坐标代入求出 k、b 的值即可,再根据 t 图象判定出 12时 x 的取值范围; 4(3)设 P 点横坐标为 a,则纵坐标为 ,即可知道OM、PM,进而求出面积即可. amy  (x  0) 【详解】解:(1)把 x=1,y=4 代入 得, 1xm4= ,1解得 m=4 4y  (x  0) ∴1x4n当 y=2 时,2= 解得,n=2 y  kx  b (2)把 A(1,4),B(2,2)分别代入 得24  k  b k  2 b  6 解得 2  2k  b ∴y2=-2x+6 当 y1<y2 时,从图象看得出:1<x<2 (3)设 P 点横坐标为 a,则纵坐标为 4a,4a∴OM=a,PM= ,1141OM  PM  a  k  2 ∴S△POM =22a2【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综合,根据是正确掌握待定系数法求函数解析式得方法,能 根据图形求不等式的解集以及如何求三角形的面积.   的是⊙O 直径,E,C 是 22. 如图, O CD  AE ,过点 C 作 交 上两点,且 ,连接 ,AC AB AE AE EC  BC 的延长线于点 D. (1)判定直线 与⊙O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CD (2)若 ,,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AB  4 CD  3 233 3 【答案】(1)直线 DC 与⊙O 相切,理由见解析(2) -2【解析】 【分析】 (1)连接 OC,如图,由圆周角的的定理推论得到∠EAC=∠OAC,加上∠ACO=∠OAC,则∠ACO= ∠DAC,于是可判断 OC∥AD,则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 OC⊥CD,然后根据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 方法可判断 DC 是⊙O 的切线; (2)连接 OE、BC,作 CH⊥AB 于 H,如图,先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 CH=CD= ,求出△ACH 的 3面积,再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得出△ADC 的面积=△ACHD 的面积,再利用 S 阴影=S 梯形 OCDE-S 扇形 OCE=S△ACD-S 扇形 OCE= S△ACH-S 扇形 OCE,即可得出答案. 【详解】证明:(1)直线 DC 与⊙O 相切. 理由如下:连接 OC,如图,   ∵EC  BC ∴∠EAC=∠OAC ∵OA=OC, ∴∠ACO=∠OAC, ∴∠ACO=∠DAC, ∴OC∥AD, ∵CD⊥AE, ∴OC⊥CD, ∴DC 是⊙O 的切线; (2)连接 OC、OE、CB,过 C 作 CH⊥AB 于 H, ∵CH⊥AB,CD⊥AE ∴∠ADC=∠AHC, ∵∠EAC=∠OAC,AC=AC ∴△ADC≌△AHC ∴CH= ,AH=AD, CD  3 ∵∠CAH+∠ACH=∠BCH+∠ACH=90° ∴∠CAH=∠BCH, 又∵∠CHA=∠BHC, ∴△CAH∽△BCH CH AH ∴BH CH 3AH ∴4  AH 3∴AH=3 或 1(舍去 1) ∴BH= 1 123 3 ∴S△ACH =3 3  2在 Rt△CHB 中,BH=1,HC= 3∴∠BCH=30°=∠CAB ∴∠COB=∠EOC=60° 6022 233 3 23 3 2∴S 阴影=S 梯形 OCDE-S 扇形 OCE=S△ACD-S 扇形 OCE= S△ACH-S 扇形 OCE= -=-360 【点睛】本题考查了圆的切线的判定,圆周角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扇形的面积公式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题的关键,求阴影部分 面积时要注意转化思想的应用. 23.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水果种植专业户有大量成熟水果无法出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某水果 经销商主动从该种植专业户购进甲,乙两种水果进行销售.专业户为了感谢经销商的援助,对甲种水果的 出售价格根据购买量给予优惠,对乙种水果按 25 元/千克的价格出售.设经销商购进甲种水果 x 千克,付款 y 元,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 (1)直接写出当 和0  x  50 x  50 时,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若经销商计划一次性购进甲,乙两种水果共 100 千克,且甲种水果不少于 40 千克,但又不超过 60 千 克.如何分配甲,乙两种水果的则进量,才能使经销商付款总金额 w(元)最少? (3)若甲,乙两种水果的销售价格分別为 40 元/千克和 36 元/千克,经销商按(2)中甲,乙两种水果购进 量的分配比例购进两种水果共 a 千克,且销售完 a 千克水果获得的利润不少于 1650 元,求 a 的最小值. 30x 0  x  50 12 13 y  126 【答案】(1) ;(2)甲进 40 千克,乙进 60 千克付款总金额最少;(3) 千24x  300 x  50 克. 【解析】 【分析】 (1)根据函数图像利用选定系数法即可求出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甲进 x 千克,则乙进(100-x)千克,根据甲水果进货量的取值范围,第一,当 40≤x≤50 时,甲水果 y=30x 进货量 x 与付款 y 的关系式为 ,结合乙水果花费的金额,表示出 w 关于 x 的一次函数关系式,根据 y=24x+300 x 取值范围求出 w 的最小值;第二,当 50<x≤60 时,甲水果进货量 x 与付款 y 的关系式为 ,同样加上乙水果花费金额,表示出 w 函数关系式,再根据 x 的取值范围求出 w 最小值,比较 w 谁最小,从 而确定甲乙两种水果进货量. (3)通过甲,乙两种水果购进量的分配比例,用 a 表示出甲乙进货量,分类讨论甲不同的进货量得出不同 的进货价格,表示出利润不低于 1650 元的不等式,从而求出 a 的最小值. 【详解】(1)当 时,设 y=kx, 0  x  50 将(50,1500)代入得 1500=50k, 解得 k=30, y=30x 所以 ;当时,设 y=k x+b, 1x  50 将(50,1500)、(70,1980)分别代入得 1500  50k  b 1,1980  70k1  b k  24 1解得: ,b  300 y=24x+300 所以 综上 ;30x 0  x  50 y  ;24x  300 x  50 (2)甲进货 x 千克,则乙进货(100-x)千克 ①40≤x≤50 w=30x+(100-x)×25 =5x+2500 ∵k>0 ∴当 x=40 时,w 有最小值为 2700; ②50<x≤60, w=24x+300+(100-x)×25, =﹣x+2800, ∵k<0, ∴当 x=60 时 w 有最小值为 2740, ∵2700<2740, ∴当甲进 40 千克,乙进 60 千克时付款总金额最少; 2535aa;(3)由题可设甲为 ,乙为 2a当 0≤ ≤50 时,即 0≤a≤125 5则甲的进货价为 30 元/千克, 2535aa×(36-25)≥1650, ×(40-30)+ 8250 >125, 53 ∴a≥ 与 0≤a≤125 矛盾,故舍去, 2a当>50 时,即 a>125, 5则甲的进货价为 24 元/千克, 2535aa×(36-25)≥1650, ×(40-24)+ 12 126 ∴a≥ >125 , 13 12 13 126 ∴a 的最小值为 12 126 答:a 的最小值为 ,利润不低于 1650 元. 13 【点睛】本题考查了一次函数的应用,一元一次不等式应用,解题关键在于理解题意,通过一次函数的性 质和一元一次不等式,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进行解题. 24. 在ABC 中, BAC  90 ,.点 D 在边 BC 上, 且,交边 BC AB  AC DE  DA DE  DA AE 于点 F,连接 .CE (1)特例发现:如图 1,当 AD  AF 时,①求证: ;②推断: ACE  _________.; BD  CF (2)探究证明:如图 2,当 时,请探究 ACE 的度数是否为定值,并说明理由; AD  AF EF AF 13(3)拓展运用:如图 3,在(2)的条件下,当 时,过点 D 作 的垂线,交 于点 P,交 AC AE AE 16 CK  于点 K,若 ,求 的长. DF 3【答案】(1)①证明见解析,② ;(2) 为定值,证明见解析;(3) ACE  90 ACE  90 5 2. 【解析】 【分析】 ABD≌ACF, DFE∽AFC, (1)①利用已知条件证明 即可得到结论,②先证明 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 AFD∽CFE, 质再证明 结合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可得答案; (2)由(1)中②的解题思路可得结论; EF  a, AF  3a, FC, AC, DP, AP, EP, PF, DF, 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分别表示: 由 (3)设 则a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建立方程求解 ,即可得到 APK∽ACE, 表示 再证明 DFE∽AFC 答案.  AD  AF, 【详解】证明:(1)① ADF  AFD, ADB  AFC,  AB  AC, B  C, ABD≌ACF, BD  CF. ②推断: ACE  90. 理由如下:  AD  DE, DA  DE, AED  DAE  45,  AB  AC,BAC  90, ACB  45, ACF  DEF, DFE  AFC, DFE∽AFC, DF FE ,AF FC AFD  CFE, AFD∽CFE, DAF  ECF  45, ACE  ACF  ECF  90. (2) 为定值, ACE  90 理由如下: ACF  DEF  45, 由(1)得: DFE  AFC, DFE∽AFC, DF FE ,AF FC AFD  CFE, AFD∽CFE, DAF  ECF  45, ACE  ACF  ECF  90. EF AF 13(3) ,EF  a, AF  3a, 设则 AE  AF  EF  4a, DP  AE, DA  DE, DA  DE, DP  AP  EP  2a, PF  a, DF  DP2  FP2  5a, DE  DA  2 2a, DFE∽AFC, DF FE DE ,AF FC AC 5a a2 2a ,3a FC AC 3 5 56 10a FC  a, AC  ,5APK  ACE  90,PAK  CAE, APK∽ACE, AP AK ,AC AE  AP  AE  AK  AC 16 CK  ,36 10 516 610 2a 4a  a  a,35解得: a  10, DF  5a  5  10  5 2.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的全等的判定与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相似的判定与性质, 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的学习探究的能力,掌握以上知识是解题的关键. 1125. 如图,直线 y  x2  bx  c 交 y 轴于点 A,交 x 轴于点 C,抛物线 经过点 A,点 C, y  x  2 42且交 x 轴于另一点 B. (1)直接写出点 A,点 B,点 C 的坐标及抛物线的解析式; (2)在直线 (3)将线段 上方的抛物线上有一点 M,求四边形 P m,0 面积的最大值及此时点 M 的坐标; ABCM AC OA     O A 绕 x 轴上的动点 顺时针旋转 90°得到线段 ,若线段 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 O A 共点,请结合函数图象,求 m 的取值范围. 11y  x2  x  2 【答案】(1)A(0,2),B(﹣2,0),C(4,0),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面积的最大值为 8,点 M 的坐标为(2,2);(3) ;(2)四边形 ABCM 42或3 17  m  4 3 17  m  2 .【解析】 【分析】 1(1)对直线 ,分别令 x=0,y=0 求出相应的 y,x 的值即得点 A、C 的坐标,根据待定系 y  x  2 2数法即可求出抛物线的解析式,利用抛物线的对称性即可求出点 B 的坐标; (2)过点 M 作 ME⊥x 轴于点 E,交直线 AC 于点 F,如图 1 所示.设点 M 的横坐标为 m,则 MF 的长可 用含 m 的代数式表示,然后根据 S 四边形 ABCM=S△ABC+S△AMC 即可得出 S 四边形 ABCM 关于 m 的函数关系式,再 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即可求出四边形 面积的最大值及点 M 的坐标; ABCM 落在抛物线上时,分别画出图形如图 2、图 3,分别用 m 的代数式 (3)当 m>0 时,分旋转后点 A与点 O的坐标,然后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即可求出 m 的值,进而可得 m 的范围;当 m<0 时, 表示出点 A与点 O用同样的方法可再求出 m 的一个范围,从而可得结果. 1【详解】解:(1)对直线 ,当 x=0 时,y=2,当 y=0 时,x=4, y  x  2 2∴点 A 的坐标是(0,2),点 C 的坐标是(4,0), 把点 A、C 两点的坐标代入抛物线的解析式,得: c  2 12c  2 b  ,解得: , 1  42  4b  c  0  4 11y  x2  x  2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 ,42∵抛物线的对称轴是直线 ,C(4,0), x 1 ∴点 B 的坐标为(﹣2,0); ∴A(0,2),B(﹣2,0),C(4,0),抛物线的解析式是 (2)过点 M 作 ME⊥x 轴于点 E,交直线 AC 于点 F,如图 1 所示. 11y  x2  x  2 ;421112 m2  m  2 设 M(m, ),则 F(m, ), m  2 421111    MF  m2  m  2  m  2  m2  m ∴,  4224∴S 四边形 ABCM=S△ABC+S△AMC 121BC  AO  MF OC =21114 62   m2  m 4 221 m2  2m  6 212 m  2 8 ,2∵0<m<4, ∴当 m=2 时,四边形 面积最大,最大值为 8,此时点 M 的坐标为(2,2); ABCM   (3)若 m>0,当旋转后点 A落在抛物线上时,如图 2,线段 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 (舍去); O A ∵点 A的坐标是(m+2,m), 1412m  2  m  2  2  m ∴,解得: 或m  3 17 m  3 17 2  O A 当旋转后点 O落在抛物线上时,如图 3,线段 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 ∵点 O的坐标是(m,m), 11 m2  m  2  m ∴,解得:m=2 或 m=﹣4(舍去); 42  O A ∴当 m>0 时,若线段 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m 的取值范围是: ;3 17  m  2   O A 若 m<0,当旋转后点 O落在抛物线上时,如图 4,线段 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 ∵点 O的坐标是(m,m), 11 m2  m  2  m ∴,解得:m=﹣4 或 m=2(舍去); 42  O A 当旋转后点 A落在抛物线上时,如图 5,线段 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 ∵点 A的坐标是(m+2,m), 1412m  2  m  2  2  m ∴,解得: 或m  3 17 m  3 17 (舍去); 2  O A ∴当 m<0 时,若线段 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m 的取值范围是: ;3 17  m  4   O A 综上,若线段 与抛物线只有一个公共点,m 的取值范围是: 或3 17  m  4 .3 17  m  2 【点睛】本题是二次函数的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旋转的性质、一元二次 方程的解法、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以及抛物线上点的坐标特点等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属于中考压 轴题,熟练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灵活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是解题的关键. 本试卷的题干 0635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