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2020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数学试题(解析版)下载

精品解析:2020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数学试题(解析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3年07月17日






2020 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 10 小题) 1. 有理数 3 的相反数是(  ) 1313A. B. C. 3D. ﹣3 ﹣A【答案】 【解析】 【分析】 依据相反数的定义求解即可. 【详解】解:3 的相反数是﹣3.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相反数的定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称互为相反数. x  5 x  2 2. 分式 的值是零,则 x 的值为( ) B. 2 A. 5 C. -2 D. -5 D【答案】 【解析】 【分析】 分式的值为零:分子等于零,且分母不等于零. 【详解】解:依题意,得 x+5=0,且 x-2≠0, 解得,x=-5,且 x≠2,即答案为 x=-5.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若分式的值为零,需同时具备两个条件:(1)分子为 0;(2)分 母不为 0.这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3. 下列多项式中,能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 a2 b2 a2  b2 2a b2 a2 b2 A. B. C. D. C【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平方差公式的特点分析即可. 2【详解】解:A、 2 不能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故此选项错误; a  b B、 C、 D、 2 不能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故此选项错误: 2 能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故此选项正确: 2 不能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故此选项错误; 2a b 2a b 2a b 故答案为 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和因式分解,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多项式必须是二项式、两项都能 写成平方的形式且符号相反. 4. 下列四个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 A. B. C. D. C【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中心对称的图形的定义: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 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 那么这个图形就是中心对称图形. 【详解】A 选项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B 选项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C 选项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D 选项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本选项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 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理解定义是解本题的关键. 5. 如图,有一些写有号码的卡片,它们的背面都相同,现将它们背面朝上,从中任意摸出一张,摸到 1 号卡 片的概率是( ) 13231612A. B. C. D. A【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概率公式直接求解即可. 【详解】解:∵共有 6 张卡片,其中写有 1 号的有 3 张, 3612∴从中任意摸出一张,摸到 1 号卡片的概率是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了概率的求法,用到的知识点为:可能性等于所求情况数与总情况数之比. 6. 如图,工人师傅用角尺画出工件边缘 AB 的垂线 a 和 b,得到 a∥b,理由是( ) A. 连结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B. 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C. 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一条而且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D.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B【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判断即可. 【详解】解: ∵由题意 a⊥AB,b⊥AB, ∴∠1=∠2 ∴a∥b 所以本题利用的是: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平行公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题意,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 题. k7. (2a) (2 b) (3 c) 已知点 -, , , , , 在函数 y  k>0 的图象上,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xA. a<b<c B. b<a<c C. a<c<b D. c<b<a C【答案】 【解析】 【分析】 kyx随 的增大而 y  (k  0) 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得到函数 的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 xa  0 .减小,则b  c  0 ,【详解】解:k  0 ,kyx随 的增大而减小, y  (k  0) 函数 的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在每一象限, xQ- 2 < 0 < 2 < 3 ,a  0 ,.,b  c  0 a  c  b 故选: .C【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如图,⊙O 是等边△ABC 的内切圆,分别切 AB,BC,AC 于点 E,F,D,P 是  上一点,则∠EPF 的 8. DF 度数是( ) A. B. C. D. 50° 65° 60° 58° B【答案】 【解析】 【分析】 连接 OE,OF.求出∠EOF 的度数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解:如图,连接 OE,OF. ∵⊙O 是△ABC 的内切圆,E,F 是切点, ∴OE⊥AB,OF⊥BC, ∴∠OEB=∠OFB=90°, ∵△ABC 是等边三角形, ∴∠B=60°, ∴∠EOF=120°, 1∴∠EPF= ∠EOF=60°, 2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内切圆与内心,切线的性质,圆周角定理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 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9. 如图,在编写数学谜题时,“□”内要求填写同一个数字,若设“□”内数字为 x,则列出方程正确的是( ) A. 32x  5  2x B. 320x  5 10x2 3 20  x  5 10x  2 C. 320  x  5  20x D. D【答案】 【解析】 【分析】 直接利用表示十位数的方法进而得出等式即可. 【详解】解:设“□”内数字为 x,根据题意可得: 3×(20+x)+5=10x+2. 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一次方程,正确表示十位数是解题关键. 10. “如图,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 赵爽弦图 ,得到正方形 ”ABCD EFGH. EG BD 连结 , 相交于点 与正方形 S正方形ABCD O,BD HC 与P. GO=GP 若相交于点 ,则 的值是( )S正方形EFGH 15 4A. B. C. D. 1 2 2  2 5 2 B【答案】 【解析】 【分析】 DBPG @DBCG(ASA) BC2 = (4+ 2 2)x2 OG = PG = CG = x EG  2x ,证明 得出 ,得出 .设 ,则 ,由勾股定理 FG = 2x PG  CG ,则可得出答案. 【详解】解: 四边形EFGH 为正方形, \ ÐEGH = 45° FGH  90 ,,QOG = GP ,\ ÐGOP = ÐOPG = 67.5° ,\ ÐPBG = 22.5° ,又DBC  45 ,\ ÐGBC = 22.5° ,\ ÐPBG = ÐGBC ,QÐBGP = ÐBG = 90° ,BG  BG ,\ DBPG @DBCG(ASA) ,\ PG = CG .OG = PG = CG = x 设,O 为EG ,的交点, BD \ EG = 2x ,,FG = 2x “”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拼成 赵爽弦图 , \ BF = CG = x \ BG = x + 2x ,,\ BC2 = BG2 + CG2 = x2 ( 2+ 1)2 + x2 = (4+ 2 2)x2 ,4+ 2 2 x2 ()S正方形ABCD .2== 2+ S正方形EFGH 2×2 故选: B.【点睛】本题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熟 练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 6 小题) 11. 点 P(m,2)在第二象限内,则 m 的值可以是(写出一个即可) ______ .【答案】-1(答案不唯一,负数即可) 【解析】 【分析】 根据第二象限的点符号是“-,+”,m 取负数即可. 【详解】∵点 P(m,2)在第二象限内, ∴,m  0 m 取负数即可,如 m=-1, 故答案为:-1(答案不唯一,负数即可). 【点睛】本题考查了已知点所在象限求参数,属于基础题,掌握第二象限点坐标的符号是“-,+”是解题的 关键. 12. 数据 1,2,4,5,3 的中位数是______. 3【答案】 【解析】 【分析】 先将题目中的数据按照从小到大排列,即可得到这组数据的中位数. 1245312【详解】解:数据 ,, , ,按照从小到大排列是 ,, , , , 3453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3故答案为: . 【点睛】本题考查中位数,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中位数的含义,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 213. 如图为一个长方体,则该几何体主视图的面积为 ______ cm . 【答案】20 【解析】 【分析】 根据从正面看所得到的图形,即可得出这个几何体的主视图的面积. 【详解】解:该几何体的主视图是一个长为 5,宽为 4 的矩形,所以该几何体主视图的面积为 20cm2. 故答案为:20.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视图的知识,主视图是从物体的正面看得到的视图. 14. 如图,平移图形 M,与图形 N 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则图中 α 的度数是______°. 30 【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解答即可. 【详解】解: 四边形 是平行四边形, ABCD \ ÐD = 180°- ÐC = 60° ,\ Ða = 180°- (540°- 70°- 140°- 180°) = 30° ,30 故答案为: .【点睛】此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多边形的内角和,关键是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解答. 15. 如图是小明画的卡通图形,每个正六边形的边长都相等,相邻两正六边形的边重合,点 A,B,C 均为正 ______ 六边形的顶点,AB 与地面 BC 所成的锐角为 β,则 tanβ 的值是 .19 15 3【答案】 【解析】 【分析】 3作 AT//BC,过点 B 作 BH⊥AT 于 H,设正六边形的边长为 a,则正六边形的半径为 a,边心距= 后再.求出 BH、AH 即可解答. a,然 2【详解】解:如图,作 AT//BC,过点 B 作 BH⊥AT 于 H,设正六边形的边长为 a,则正六边形的半径为 a, 3边心距= a2观察图像可知: 719 2BH  6a  7asin30 =6a  a  a25 3 AH  5acos30 = a219 25 3 aBH AH 19 15 3.所以 tanβ= 219 故答案为 15 3.【点睛】本题考查了正六边形的性质和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解题的关键在于正确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 直角三角形求解. 16. 图 1 是一个闭合时的夹子,图 2 是该夹子的主视示意图,夹子两边为 AC,BD(点 A 与点 B 重合),点 O 是夹子转轴位置,OE⊥AC 于点 E,OF⊥BD 于点 F,OE=OF=1cm,AC=BD=6cm, CE=DF, CE:AE=2:3. 按图示方式用手指按夹子,夹子两边绕点 O 转动. 的(1)当 E,F 两点 距离最大值时,以点A,B,C,D 为顶点的四边形的周长是_____ cm. (2)当夹子的开口最大(点 C 与点 D 重合)时,A,B 两点的距离为_____cm. 60 (1). (2). 【答案】 16 13 【解析】 【分析】 ( 1 ) 当E 、 O 、 F 三 点 共 线 时 , E 、 F 两 点 间 的 距 离 最 大 , 此 时 四 边 形ABCD 是 矩 形 , 可 得 AB=CD=EF=2cm,根据矩形的性质求出周长即可. (2)当夹子的开口最大(点 C 与 D 重合)时,连接 OC 并延长交 AB 于点 H,可得CH  AB ,AH=BH, 12 5OE CO AH 利用已知先求出CE  cm,在 Rt△OEF 中利用勾股定理求出 CO 的长,由si n ECO  ,AAC 求出 AH,从而求出 AB=2AH 的长. 【详解】(1)当 E、O、F 三点共线时,E、F 两点间的距离最大,此时四边形 ABCD 是矩形, ∴AB=CD=EF=2cm, ∴以点 A,B,C,D 为顶点的四边形的周长为 2+6+2+6=16cm. (2)当夹子的开口最大(点 C 与 D 重合)时,连接 OC 并延长交 AB 于点 H, ∴CH  AB ,AH=BH, ∵AC=BD=6cm,CE∶AE=2∶3, 12 ∴CE  cm ,513 5在 Rt△OEF 中,CO  OE2  CE2  ,OE CO AH 30 ∵,,si n ECO  AH  AAC 13 60 ∴AB=2AH= .13 60 13 故答案为 16,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勾股定理与旋转的结合,做题时准确理解题意利用已知的直角三角形进行求解是 解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共 8 小题) 02020 +4  tan 45o + 3 17. 计算: 5【答案】 【解析】 【分析】 利用零次幂的性质、二次根式的性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绝对值的性质进行计算,再算加减即可. = 1+ 2- 1+ 3 = 5 【详解】解:原式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实数运算,关键是掌握零次幂、二次根式的性质、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绝对值 的性质. 5x  5<2(2+x) 18. 解不等式: 【答案】x <3 【解析】 【分析】 1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 求得即可. 5x- 5 < 2(2+ x) 【详解】解: 5x- 5 < 4+ 2x 5x- 2x < 4+ 5 ,,,3x  9 .x  3 的【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熟练掌握解不等式 步骤是解题的关键. 19. 某市在开展线上教学活动期间,为更好地组织初中学生居家体育锻炼,随机抽取了部分初中学生对“最喜 爱的体育锻炼项目”进行线上问卷调查(每人必须且只选其中一项),得到如下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表,请 根据图表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类别 项目 人数 59 ABCDE跳绳 健身操 俯卧撑 开合跳 其它 ▲31 ▲22 (1)求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总人数. (2)在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中,最喜爱“开合跳”的学生有多少人? (3)该市共有初中学生约 8000 人,估算该市初中学生中最喜爱“健身操”的人数. 【答案】(1)200;(2)48;(3)1600 【解析】 【分析】 (1)从统计图表中可得,“E 组 其它”的频数为 22,所占的百分比为 11%,可求出调查学生总数; (2)“开合跳”的人数占调查人数的 24%,即可求出最喜爱“开合跳”的人数; (3)求出“健身操”所占的百分比,用样本估计总体,即可求出 8000 人中喜爱“健身操”的人数. 【详解】解:(1)22÷11%=200. ∴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总人数为 200 人. (2)200×24%=48. 答:最喜爱“开合跳”的学生有 48 人. (3)抽取学生中最喜爱“健身操”的初中学生有 200-59-31-48-22=40(人), 40 8000=1600 .200 ∴最喜爱“健身操”的初中学生人数约为 1600 人. 【点睛】本题考查统计表、扇形统计图的意义和制作方法,理解统计图表中的数量之间的关是解决问题的 关键. 20. 如图, 的半径 OA=2,OC⊥AB 于点 C,∠AOC=60°. AB (1)求弦 AB 的长. (2)求 的长. AB 4 31【答案】( ) 2;2( ) 3【解析】 【分析】 1( )根据题意和垂径定理,可以求得 的长,然后即可得到 的长; AC AB 2( )根据AOC  60 ,可以得到 AOB 的度数,然后根据弧长公式计算即可. 1【详解】解:( ) 的半径OA  2 ,于点 ,AOC  60 ,OC  AB CAB 3,3\ AC = OAgsin 60° =2´ =2; AB  2AC  2 3 2( )OC  AB ,AOC  60 ,AOB 120 ,,OA  2 120 2 4 的长是: .AB 180 3【点睛】本题考查弧长的计算、垂径定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 21. 某地区山峰的高度每增加 1 百米,气温大约降低 0.6℃.气温 T(℃)和高度 h(百米)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请 根据图象解决下列问题: (1)求高度为 5 百米时的气温. (2)求 T 关于 h 的函数表达式. (3)测得山顶的气温为 6℃,求该山峰的高度. 【答案】(1)12℃;(2)T=-0.6h+15;(2)15;(3)该山峰的高度大约为 15 百米 【解析】 【分析】 (1)根据高度每增加 1 百米,气温大约降低 0.6℃,由 3 百米时温度为 13.2°C,即可得出高度为 5 百米时 的气温; (2)应用待定系数法解答即可; (3)根据(2)T=-0.6h+15 的结论,将 T=6 代入,解答即可. 【详解】解:(1)由题意得 高度增加2 百米,则温度降低 2×0.6=1.2(℃). ∴13.2-1.2=12 ∴高度为 5 百米时的气温大约是 12℃. (2)设 T=-0.6h+b(k≠0), 当 h=3 时,T=13.2, 13.2=-0.6 3+b, 解得 b=15. ∴T=-0.6h+15. (3)当 T=6 时,6=-0.6h+15, 解得 h=15. ∴该山峰的高度大约为 15 百米. 【点睛】本题考查一次函数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数形结合的 思想解答问题. 22. 如图,在△ABC 中,AB= ,∠B=45°,∠C=60°. 4 2 (1)求 BC 边上的高线长. (2)点 E 为线段 AB 的中点,点 F 在边 AC 上,连结 EF,沿 EF 将△AEF 折叠得到△PEF. ①如图 2,当点 P 落在 BC 上时,求∠AEP 的度数. ②如图 3,连结 AP,当 PF⊥AC 时,求 AP 的长. 【答案】(1)4;(2)①90°;② 2 6 【解析】 【分析】 (1)如图 1 中,过点 A 作 AD⊥BC 于 D.解直角三角形求出 AD 即可. (2)①证明 BE=EP,可得∠EPB=∠B=45°解决问题. AF AE ,由此求出 AF AD 8 3 3②如图 3 中,由(1)可知:AC= ,证明△AEF∽△ACB,推出 AB AC sin 60 即可解决问题. 【详解】解:(1)如图 1,过点 A 作 AD⊥BC 于点 D, 2AD  ABsin 45 在 Rt△ABD 中, ==4. 4 2 2(2)①如图 2,∵△AEF≌△PEF, ∴AE=EP. 又∵AE=BE , ∴BE=EP, ∴∠EPB=∠B=45°, ∴∠AEP=90°. AD 8 3 3②如图 3,由(1)可知:在 Rt△ADC 中, AC  .sin 60 ∵PF⊥AC, ∴∠PFA=90°. ∵△AEF≌△PEF, ∴∠AFE=∠PFE=45°,则∠AFE=∠B. 又∵∠EAF=∠CAB, ∴△EAF∽△CAB, 2 2 AF AE AF ∴=,即 =,8 3 34 2 AC AB ∴AF= ,2 3 在 Rt△AFP 中,AF=PF,则 AP= =.2 6 2AF 【点睛】本题属于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翻折变换,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相似三角 形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相似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123.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二次函数 y  (x  m)2  4 Ay图象的顶点为 ,与 轴交于点 ,异 B2A于顶点 的点 C(1 n) , 在该函数图象上. (1)当 m=5 时,求 n 的值. (2)当 n=2 时,若点 A 在第一象限内,结合图象,求当 y 时,自变量 x 的取值范围.  2 3( )作直线 AC yD. 轴相交于点 当点 BxOD m 上时,求 的取值范围. 与在轴上方,且在线段 【答案】(1)-4(2)1≤x≤5(3)0≤m<1 或 1<m<2 2【解析】 【分析】 1)利用待定系数法求解即可. x时, 的值即可判断. y  2 2( )求出 13( )由题意点 (0,- m2 + 4) m,求出几个特殊位置 的值即可判断. B的坐标为 211y  (x 5)2  4 【详解】解:( )当m  5时, ,21n = -´ 42 + 4 = – 4 当时, .x 1 2112y  (x  m)2  4 2 = -(1- m)2 + 4 C(1,2) ( )当n  2 时,将 代入函数表达式 ,得 ,22解得 或(舍弃), m  3 1 的此时抛物线 对称轴x  3 ,y  2 5或 , 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可知,当 时, x 1 \ x 1„ x„ 5 的取值范围为 .3( ) 点,与点 不重合, CAm 1 (m,4) 抛物线的顶点 的坐标是 A,y  4 抛物线的顶点在直线 上, 1y = -m2 + 4 当时, ,x  0 21(0,- m2 + 4) 点B的坐标为 ,2y轴向上移动, m抛物线从图 的位置向左平移到图 的位置,逐渐减小,点 12B沿1-m2 + 4 = 0 ,当点 B与重合时, O2解得 当点 或,m  2 2 2 2 2与点 重合时,如图,顶点 也与 BB,重合,点 DB到达最高点, DAB(0,4) 点,1\ -m2 + 4 = 4 ,解得 m  0 ,2OD 2当抛物线从图 的位置继续向左平移时,如图 3点B不在线段 上, m上时, 的取值范围是: OD 0„ m 1 点在线段 或.1< m < 2 2 B 【点睛】本题属于二次函数综合题,考查了二次函数的性质,待定系数法,一次函数的性质等知识,解题 的关键是理解题意,学会寻找特殊位置解决数学问题. 24.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正方形 ABOC 的两直角边分别在坐标轴的正半轴上,分别过 OB,OC 的中 点 D,E 作 AE,AD 的平行线,相交于点 F, 已知OB=8. (1)求证:四边形 AEFD 为菱形. (2)求四边形 AEFD 的面积. (3)若点 P 在 x 轴正半轴上(异于点 D),点 Q 在 y 轴上,平面内是否存在点 G,使得以点 A,P, Q,G 为 顶点的四边形与四边形 AEFD 相似?若存在,求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试说明理由. 56 98【答案】(1)证明见解析;(2)48;(3)点 P 的坐标为(12,0),(24,0),( ,0),( ,0),(16,0) 9【解析】 【分析】 (1)结合正方形性质求得△ACE≌△ABD,从而得到 AE=AD,根据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证明即 可. (2)连接 DE,求出△ADE 的面积即可解决问题. (3)首先证明 AK=3DK,①当 AP 为菱形的一边,点 Q 在 x 轴的上方,有图 2,图 3 两种情形.②当 AP 为菱形的边,点 Q 在 x 轴的下方时,有图 4,图 5 两种情形.③如图 6 中,当 AP 为菱形的对角线时,有图 6 一种情形.分别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求解即可. 【详解】(1)∵DF∥AE,EF∥AD, ∴四边形 AEFD 是平行四边形. ∵四边形 ABOC 是正方形, ∴OB=OC=AB=AC,∠ACE=∠ABD=90°. ∵点 D,E 是 OB,OC 的中点, ∴CE=BD, ∴△ACE≌△ABD(SAS), ∴AE=AD, ∴AEFD 是菱形 (2)如图 1,连结 DE 121211284=16 44=8 ∵S△ABD =AB·BD= , S△ODE =OD·OE= ,216 ∴S△AED=S 正方形 ABOC-2 S△ABD- S△ODE=64-2 -8=24, ∴S 菱形 AEFD=2S△AED=48 (3)由图 1,连结 AF 与 DE 相交于点 K,易得△ADK 的两直角边之比为 1:3 1)当 AP 为菱形一边时,点 Q 在 x 轴上方,有图 2、图 3 两种情况: 如图 2,AG 与 PQ 交于点 H, ∵菱形 PAQG∽菱形 ADFE, ∴△APH 的两直角边之比为 1:3 过点 H 作 HN⊥x 轴于点 N,交 AC 于点 M,设 AM=t ∵HN∥OQ,点 H 是 PQ 的中点, ∴点 N 是 OP 中点, ∴HN 是△OPQ 的中位线, ∴ON=PN=8-t 又∵∠1=∠3=90°-∠2,∠PNH=∠AMH=90°, ∴△HMA∽△PNH, 13AM HN MH PN ∴==,∴HN=3AM=3t, ∴MH=MN-NH=8-3t. ∵PN=3MH, ∴8-t =3(8-3t),解得 t=2 ∴OP=2ON=2(8-t)=12 ∴点 P 的坐标为(12,0) 如图 3,△APH 的两直角边之比为 1:3 过点 H 作 HI⊥y 轴于点 I,过点 P 作 PN⊥x 轴交 IH 于点 N,延长 BA 交 IN 于点 M ∵∠1=∠3=90°-∠2,∠AMH=∠PNH, ∴△AMH∽△HNP, 13AM HN MH PN ∴==,设 MH=t, ∴PN=3MH=3t, ∴AM=BM-AB=3t-8, ∴HN=3AM=3(3t-8) =9t-24 又∵HI 是△OPQ 的中位线, ∴OP=2IH, ∴HI=HN, ∴8+t=9t-24,解得 t=4 ∴OP=2HI=2(8+t)=24, ∴点 P 的坐标为(24,0) 2)当 AP 为菱形一边时,点 Q 在 x 轴下方,有图 4、图 5 两种情况: 如图 4,△PQH 的两直角边之比为 1:3 过点 H 作 HM⊥y 轴于点 M,过点 P 作 PN⊥HM 于点 N ∵MH 是△QAC 的中位线, AC ∴HM= =4 2又∵∠1=∠3=90°-∠2,∠HMQ=∠N, ∴△HPN∽△QHM, HN 131343NP HM ∴==,则 PN= =,MQ HM 43∴OM= 设 HN=t,则 MQ=3t ∵MQ=MC, 420 9∴3t=8- ,解得t= 356 ∴OP=MN=4+t= 9,56 ∴点 P 的坐标为( ,0) 9如图 5,△PQH 的两直角边之比为 1:3 过点 H 作 HM⊥x 轴于点 M,交 AC 于点 I,过点 Q 作 NQ⊥HM 于点 N ∵IH 是△ACQ 的中位线, ∴CQ=2HI,NQ=CI=4 ∵∠1=∠3=90°-∠2,∠PMH=∠QNH, ∴△PMH∽△HNQ, MH NQ PH HQ 13143PM HN ∴===,则 MH= NQ= 3设 PM=t,则 HN=3t, ∵HN=HI, 428 ∴3t=8+ ,解得 t= 398∴OP=OM-PM=QN-PM=4-t= ,98∴点 P 的坐标为( ,0) 93)当 AP 为菱形对角线时,有图 6 一种情况: 如图 6,△PQH 的两直角边之比为 1:3 过点 H 作 HM⊥y 轴于点 M,交 AB 于点 I,过点 P 作 PN⊥HM 于点 N ∵HI∥x 轴,点 H 为 AP 的中点, ∴AI=IB=4, ∴PN=4 ∵∠1=∠3=90°-∠2,∠PNH=∠QMH=90°, ∴△PNH∽△HMQ, 13PM HN PM HN PN ∴===,则 MH=3PN=12,HI=MH-MI=4 MH ∵HI 是△ABP 的中位线, ∴BP=2HI=8,即 OP=16, ∴点 P 的坐标为(16,0) 56 98综上所述,点 P 的坐标为(12,0),(24,0),( ,0),( ,0),(16,0). 9的【点睛】本题属于相似形综合题,考查了正方形 性质,菱形的判定和性质,解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 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思考问题,学会寻找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三 角形的性质构建方程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 本试卷的题干 0635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