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安徽高考数学真题(文科)解析版(word版)下载

2013年安徽高考数学真题(文科)解析版(word版)下载

  • 最近更新2022年10月14日



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数学(文科)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 求. 10 (1)【2013 年安徽,文 1,5 分】设 是虚数单位,若复数 是纯虚数,则 a的值为( )ia  (a R) 3  i (C) (A) 3 【答案】D (B) 1 1(D) 310 3 i 10 3 i 10 3 i  a  3  i  a  3  i ,所以 a  3 ,故选 D. 10 【解析】 a   a   a   a  3  i 3  i 3 i  【点评】考查纯虚数的概念,及复数的运算,属于简单题. 9  i2 10 (2)【2013 年安徽,文 2,5 分】知 ,则 ()A  x | x 1 0 ,B  2,1,0,1 (CR A)  B  (A) (B) (C) (D) 0,1 2,1 2 1,0,1 【答案】A 【解析】 x  1 【点评】考查集合的交集和补集,属于简单题. (3)【2013 年安徽,文 3,5 分】如图所示,程序据图(算法流程图)的输出结果为( ,CR A {x | x  1} ,(CR A)  B {1,2},故选 A. )341611 25 (A) (B) (C) (D) 12 24 【答案】C 121211143433111 12 【解析】 n  2,s  0,s  0  ;n  4,s  ,s  ;n  6,s  ,s  ;2244611 n  8,s  ,输出,故选 C. 12 【点评】本题考查算法框图的识别,逻辑思维,属于中等难题. (4)【2013 年安徽,文 4,5 分】“ (2x 1)x  0 ”是“ x  0 ”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 【答案】B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1【解析】 (2x 1)x  0, x  0或 ,故选 B. 2【点评】考查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属于简单题. (5)【2013 年安徽,文 5,5 分】若某公司从五位大学毕业生甲、乙、丙、丁、戌中录用三人,这五人被录用的 机会均等,则甲或乙被录用的概率为( )2325359(A) (B) (C) (D) 10 【答案】D 【解析】总的可能性有 10 种,甲被录用乙没被录用的可能性 3 种,乙被录用甲没被录用的可能性 3 种,甲乙都 3  3  3 被录用的可能性 3 种,所以最后的概率 ,故选 D. 1 p  10 【点评】考查古典概型的概念,以及对一些常见问题的分析,简单题. 22(6)【2013 年安徽,文 6,5 分】直线 x  2y  5  5  0 被圆 截得的弦长为( )x  y  2x  4y  0 (A)1 (B)2 (C)4 (D) 4 6 【答案】C 11+4-5+ 5 5【解析】圆心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半径 ,所以弦长为 2 ( 5)2 12  4 ,故选 r  5 (1, 2) d  =1 C. 【点评】考查解析几何初步知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点到直线的距离,简单题. (7)【2013 年安徽,文 7,5 分】设 Sn 为等差数列 的前项和, S8  4a3 ,a7  2,则 a9  (C) 2 (D)2 an()  n(A) 6 【答案】A (B) 4 8(a1  a8 ) 【解析】 S8  4a3   4a3  a3  a6  a3 a6  0 a9  a7  2d  6 ,故选 A. , ,d  2 , 2【点评】考查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和前 项公式的应用,以及数列基本量的求解. n(8)【2013 年安徽,文 8,5 分】函数 的图像如图所示,在区间 上可找到 个n(n  2) y  f (x) a,b f (x1) f (x2 ) f (xn ) 不同的数 x1, x2 ,, xn ,使得 ,则 n的取值范围为( )  x1 (B) x2 xn (A) (C) (D) 2,3 2,3,4 3,4 3,4,5 【答案】B f (x1) f (x2 ) f (xn ) f (x1) f (x1)  0 【解析】 表示 到原点的斜率; 表示 (x1, f (x1))   x1 x2 xn x1 x1  0 (x1, f (x1)),(x2 , f (x2 )),,(xn , f (xn )) 与原点连线的斜率,而 (x1, f (x1)),(x2 , f (x2 )),,(xn , f (xn )) 在曲线图像 上,故只需考虑经过原点的直线与曲线的交点有几个,很明显有 3 个,故选 B. 【点评】考查数学中的转化思想,对函数的图像认识. ( 9 )【 2013 年 安 徽 , 文9 , 5 分 】 设ABC 的 内 角 所 对 边 的 长 分 别 为 , 若 a,b,c A, B,C ,则角C  ()b  c  2a,3sin A  5sin B 32 33 45 6(A) (B) (C) (D) 【答案】B 57【解析】3sin A  5sin B 由正弦定理,所以3a  5b,即a  b;因为b  c  2a ,所以 c  a,33a2  b2  c2 12 3cosC   ,所以C  ,故选 B. 2ab 2【点评】考查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属于中等难度. 32(10)【2013 年安徽,文 10,5 分】已知函数 有两个极值点 x1, x2 ,若 f (x1)  x1  x2 ,则关 f (x)  x  ax  bx  c 的方程3( f (x))2  2af (x)  b  0 的不同实根个数为( )于x2 336(A) (B) (C) (D) 0 【答案】A 【 解 析 】 22,x1, x2 是 方 程 的 两 根 , 由 f ‘(x)  3x  2ax  b 3x  2ax  b  0 2,3( f (x))  2af (x)  b  0 则又两个 使得等式成立, x1  f (x1) , x2  x1  f (x1) ,其函数图象如下: f (x) 如图则有 3 个交点,故选 A. 【点评】考查函数零点的概念,以及对嵌套型函数的理解.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100 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5 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2(11)【2013 年安徽,文 11,5 分】函数 的定义域为 .y  ln(1 )  1 x x【答案】 0,1 211 0  x  0或x  1 【解析】 ,求交集之后得 x的取值范围 .0,1 x1 x2  0  1 x 1 【点评】考查函数定义域的求解,对数真数位置大于 0,分母不为 0,偶次根式底下大于等于 0. x  y  1 x  2y  4 x  y (12)【2013 年安徽,文 12,5 分】若非负数变量 x, y 满足约束条件 ,则 的最大值为 .【答案】 4【解析】由题意约束条件的图像如下:当直线经过 时, z  x  y  4  0  4 ,(4,0) 取得最大值. 【点评】考查线性规划求最值的问题,要熟练掌握约束条件的图像画法,以及判断何 取最大. (13 )【2013 年安徽,文 13 ,5 分】若非零向量 时z    ,则 夹 满足 a,b a  3 b  a  2b a,b 角的余弦值为 1.【答案】 3 2  2  2  2    2  2  2    2 2【解析】等式平方得: 则,即 ,a  9 b  a  4 b  4a b a  a  4 b  4|a||b|cos 0  4 b  43|b| cos 1得.cos   3【点评】考查向量模长,向量数量积的运算,向量最基本的化简. (14)【2013 年安徽,文 14,5 分】定义在 R上的函数 满足 .若当 0  x 1 f (x 1)  2 f (x) f (x) 时. f (x)  x(1 x) ,则当 1 x  0 时, x(x 1) .f (x)  【答案】 2【解析】当 1 x  0 ,则 0  x 11,故 f (x 1)  (x 1)(1 x 1)  x(x 1) ,又 x(x 1) 2【点评】考查抽象函数解析式的求解. ,f (x 1)  2 f (x) 所以 .f (x)   (15)【2013 年安徽,文 15,5 分】如图,正方体 ABCD  A B C1D1 的棱长为 1, P为BC 的中点, Q11为线段CC1 上的动点,过点 的平面截该正方体所得的截面记为 S,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P,Q _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 1123①当 时, S为四边形;②当 时, S为等腰梯形;③当 时, S与C1D 10  CQ  CQ  CQ  241362的交点 R满足 ;④当 时, S为六边形;⑤当 时, S的面积为 .CQ 1 C1R   CQ 1 34【答案】①②③⑤ 1236【解析】(1) ,S等腰梯形,②正确,图(1)如下;(2)CQ 1 ,S是菱形,面积为 ,⑤ CQ  2  223413正确,图(2)如下;(3) ,画图(3)如下: ,③正确; CQ  C1R  31(4) ,如图(4)是五边形,④不正确;(5) ,如下图(5),是四边形,故①正  CQ 1 0  CQ  42确. 3图(1) 【点评】考查立体几何中关于切割的问题,以及如何确定平面. 图(2) 图(3) 图(4) 图(5)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6 题,共 75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证明过程.解答写在答题卡上的指定 区域内. (16)【2013 年安徽,文 16,12 分】设函数 .)f (x)  sin x  sin(x  3的集合; (1)求 f (x) 的最小值,并求使 f (x) 取得最小值的 x(2)不画图,说明函数 y  f (x) 的图像可由 y  sin x 的图象经过怎样的变化得到. 331333解:(1) f (x)  sin x  sin xcos  cos xsin  sin x  sin x  cos x  sin x  cos x 222233666 ( )2  ( )2 sin(x  )  3sin(x  ),当sin(x  )  1时, f (x)min  3 ,2263 24 3此时 x   2k ,x   2k,(k  Z) ,所以, f (x) 的最小值为  3 ,此时 x的集合 4 3{x | x   2k,k  Z} .6(2) y  sin x 横坐标不变,纵坐标变为原来的 3倍,得 y  3sin x ; 然后y  3sin x 向左平移 个单位, 6得f (x)  3sin(x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恒等变形、三角函数的图像及性质与三角函数图像的变换.考查逻辑推理和运算求解 能力,中等难度. (17)【2013 年安徽,文 17,12 分】为调查甲、乙两校高三年级学生某次联考数学成绩情况,用简单随机抽样, 从这两校中各抽取 30 名高三年级学生,以他们的数学成绩(百分制)作为样本,样本数据的茎叶图如下: 甲乙720020456789530010531531143004236018925585646323271251282323363659(1)若甲校高三年级每位学生被抽取的概率为 0.05,求甲校高三年级学生总人数,并估计甲校高三年级这 次联考数学成绩的及格率(60 分及 60 分以上为及格); (2)设甲、乙两校高三年级学生这次联考数学平均成绩分别为 x1, x2 ,估计 的值. x1  x2 30 解:(1)设甲校高三年级学生总人数为 n.由题意知,  0.05,即 n  600.样本中甲校高三年级学生数学成 n556绩不及格人数为 5.据此估计甲校高三年级此次联考数学成绩及格率为1 .30 (2)设甲、乙两校样本平均数分别为 x1 ,x2 .根据样本茎叶图可知, 30 x   x  30x   30x  7  5  55  8 14  24 12  65  26  24  79  22  20  92 1212 2  49  53  77  2  92 15 .因此 x1  x2   0.5 .故 x1  x2 的估计值为 0.5 分. 【点评】考查随机抽样与茎叶图等统计学基本知识,考查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性以及数据分析处理能力. 4(18)【2013 年安徽,文 18,12 分】如图,四棱锥 P  ABCD 的底面 ABCD 是边长为 2 的菱形, BAD  60 .已 知.PB  PD  2, PA  6 (1)证明: PC  BD (2)若 PA 的中点,求三菱锥 P  BCE 的体积. 解:(1)连接 AC ,交 BD 点,连接 PO .因为底面 ABCD 是菱形, AC  BD PB  PD 知, PO  BD .再由 PO  AC  O 知, BD  APC ,因此 BD  PC ;E为于O, BO  DO . 由面.11(2)因为 是E PA 的中点,所以VPBCE VCPEB  VCPAB  VB APC .由 PB  PD  AB  AD  2 22知 ,ABD≌PBD . 因 为BAD  60, 所 以PO  AO  3 ,AC  2 3 ,BO 1 .1又PA  6 ,PO2  AO2  PA2 ,即 PO  AC ,故 SAPC PO·AC  3 .211 1 1由(1)知, BO  面APC ,因此VPBCE  VB APC  · ·BO·SAPC 2 3 .22【点评】考查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的位置,三棱锥体积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 查空间观念,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能力. ( 19 )【 2013 年 安 徽 , 文19 , 13 分 】 设 数 列 满 足a1  2 , a2  a4  8 , 且 对 任 意n N *, 函 数 a  nf (x)  (an  an1  an2 )x  an1 cos x  an2 sin x 满足 .f ‘( ) 0 2(1)求数列 的通项公式; a  n1(2)若 ,求数列 )的前 项和Sn . nb  nbn  (2 an  2a n解:(1)由 a1  2 ,a2  a4  8 ,f (x)  (an  an1  an2 )x  an1 cos x  an2 sin x ,2f(x) an  an1  an2  an1 sin x  an2 cos x ,, 所以2an1  an  an2 f ‘( ) an  an1  an2  an1  0 是等差数列.而 a1  2 ,a3  4 , d 1, . an  2 (n -1)1 n 1  a   n112n1 1(2)bn  (2 an  ) (2 n 1 ) (2 n 1) ,2a 2n n112n 1(1- )(2 2 n 1)n 12n 12n Sn  =(n n 3)1  n2  3n 1 .221 2【点评】考查函数的求导法则和求导公式,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和数列基本量的求解.并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和 运算能力. (20)【2013 年安徽,文 20,13 分】设函数 f (x)  ax  (1 a2 )x2 ,其中 a  0 ,区间 .I  x| f (x)  0 (1)求 I的长度(注:区间 的长度定义为 ;  (,  ) (2)给定常数 ,当1 k  a 1 k 时,求 I长度的最小值. k  0,1 a解:(1)因为方程 ax  (1 a2 )x2  0(a  0) 有两个实根 x1  0 ,x2  ,故 f x 0的解集为{x | x1  x  x2}   ,1 a2 aaa1 a2 因此区间 I  0, ,区间长度为 .1 a2 1 a2 1 a2 ( 2 ) 设d a    , 则d a    , 令d a  0 , 得a 1. 由 于0  k 1, 当 1 k  a 1时 ,   1 a2 2 d a  0   ,d a 单调递增;当1 a 1 k 时, d a  0    ,d a 单调递减.因此当1 k  a 1 k 时, d a 的最    51 k 1 1 k2 1 k d1 k d1 k 2  k2  k3 2  k2  k3 小 值 必 定 在a 1 k 或a 1 k 处 取 得 . 而 <1, 故 1 1 k2 d(1 k)  d(1 k) .1 k 因此当 a 1 k 时, d a 在区间[1 k,1 k]上取得最小值 .  2  2k  k2 【点评】考查二次不等式的求解,以及导数的计算和应用,并考查分类讨论思想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 能力. x2 y2 (21)【2013 年安徽,文 21,13 分】已知椭圆 的焦距为 4,且过点 P( 2,3) . C : 1(a  b  0) a2 b2 (1)求椭圆 (2)设Q(x0 , y0 )(x0 y0  0) 为椭圆 AE 的垂线交 过点 轴于点 是否与椭圆 一定有唯一的公共点?并说明理由. C 的方程; C上一点,过点 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 E.取点 A(0,2 2),连接 AE ,QA作xD D .点G 是点 关于 轴的对称点,作直线 y,问这样作出的直线 QG CQG 23解:(1)因为焦距为 4,所以 a2  b2  4 .又因为椭圆 C过点 P2, 3,所以 1,故 a2  8 , , b2  4 a2 b2 x2 y2 从而椭圆 CE的方程为 1 .84  (2)由题意, 点坐标为 x ,0 .设 D x ,0 ,则 AE  x ,2 2 ,AD  x ,2 2 .0D0D  8再由 AD  AE 知, AE  AD  0 ,即 xD x0  8  0 .由于 x0 y0  0 ,故 xD   .x0 y0 x0 y0 8因为点 G是点 D关于 y轴的对称点,所以点 G,0 .故直线QG 的斜率 kQG .28×0 x0  8 x0  x0 x0 x0 822又因Q(x0,y0 ) 在C上,所以 x0  2y0  8①从而 kQG   .故直线QG 的方程为 y   x  ②2y0 2y0 x0 将 ② 代 入C 方 程 , 得(x0  2y0 )x2 16×0 x  64 16y0  0 . ③ 再 将 ① 代 入 ③ , 化 简 得 2222×2  2×0 x  x0  0 .解得 x  x0 , C 一定有唯一的公共点. y  y0 ,即直线QG 与椭圆 【点评】考查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几何性质,直线和椭圆的位置关系,并考查数形结合思想,逻辑推理能力及运 算能力. 6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